特朗普关税引争议 世贸会议上20代表团批评美国政策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持續引發國際關注,近期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會議上,至少20個代表團據報對美國的關稅政策表達不滿,其中更包括中國、香港等經濟體。這波批評浪潮,不僅反映出全球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擔憂,也凸顯了關稅戰對世界經濟的深遠影響。

特朗普政府自上任以來,便積極推行保護主義貿易政策,對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尤其針對中國。最初,特朗普批評中國長期以來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例如竊取智慧財產權、強制技術轉讓等,並以此為由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他曾表示,關稅是為了平衡貿易逆差,並促使美國企業將生產線遷回國內,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然而,這一政策不僅未能有效解決貿易失衡問題,反而引發了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並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了負面影響。

隨著時間推移,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斷升級。在2025年4月,他曾批評中國向世界市場展示缺乏尊重,因此將對等關稅稅率由原先的104%增至125%。更進一步地,白宮幕僚據報提議對大部分進口商品開徵約20%的對等關稅,甚至考慮對部分國家徵收低於20%的關稅。此舉無疑加劇了全球貿易摩擦,也讓許多國家感到不安。近期,白宮又澄清對華關稅總額為145%,包含先前因芬太尼問題加徵的兩成關稅,顯示特朗普政府對關稅政策的強硬態度並未改變。儘管特朗普在內閣會議上承認關稅政策可能在過渡期帶來困難,但他仍堅信最終會是一件美好的事,並期望各方能達成協議以降低關稅。

面對美國的關稅措施,中國並未坐以待斃。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團已向WTO提出申訴,反對美國的新關稅措施,認為這些關稅明顯違反了WTO規則。此外,香港建造商會也公開表示支持特區政府反對美國單邊關稅措施,強調香港始終支持自由貿易,並對美國以對等關稅為名義對香港產品加徵關稅表示不滿。這些行動表明,各國正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以維護多邊貿易體系的穩定和公平。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光學公司美光(Micron)也開始向晶片買家收取附加費,以抵消關稅成本,這顯示關稅戰的影響已經蔓延到整個供應鏈。

總而言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僅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批評,也對全球貿易和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儘管特朗普政府試圖以保護主義手段改善美國的貿易狀況,但其政策卻加劇了貿易緊張局勢,並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了阻礙。各國正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以維護多邊貿易體系的穩定和公平,但未來貿易關係的走向仍充滿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