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女頂流疑似短劇用AI換臉,粉絲不滿建議提告

近年來,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衍生出許多倫理與法律問題。其中,AI換臉技術的濫用,已成為演藝圈及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近期,中國大陸女演員迪麗熱巴(Dilraba Dilmurat)疑似在一部名為《逆騎》的短劇中被未經授權地使用AI換臉技術,引發廣大粉絲強烈不滿,並呼籲其經紀公司採取法律行動,維護藝人的權益。

AI換臉技術的原理,是透過深度學習等AI技術,將某人的臉部特徵疊加到另一個人的影像上,使其看起來像是原本不存在的畫面。這種技術在娛樂產業中,最初被視為一種創新的視覺特效工具,例如在電影中實現年輕化或替身效果。然而,隨著技術的普及與成本的降低,AI換臉也開始被濫用於製作色情內容、詐騙、以及侵犯肖像權等非法用途。迪麗熱巴事件,便是AI換臉技術侵犯藝人肖像權的典型案例。根據香港01的報導,許多粉絲認為該短劇已構成侵權,並建議迪麗熱巴的公司採取法律途徑,追究相關責任。微博上也有大量網友表達憤怒,質疑短劇的審核機制,以及為何需要藝人自行維權。

事實上,AI換臉造成的侵權問題,並非首次發生。早在2023年,中國大陸演員靳東就曾公開表示,許多影迷因為AI換臉影片而遭受詐騙,情況非常嚴重。同時,演員劉曉慶和小米創辦人雷軍也曾成為AI換臉詐騙的受害者。這些事件顯示,AI換臉技術的濫用,不僅會對個人造成經濟損失,更可能損害其名譽與形象。LINE TODAY的報導指出,AI換臉詐騙猖獗,促使相關人士呼籲立法嚴管,以保護大眾的權益。目前,中國大陸已開始著手建立更完善的相關規則,但如何有效監管AI換臉技術,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除了法律層面的規範,技術層面的防禦也至關重要。一些科技公司正在開發AI技術,用於檢測和識別AI換臉影片,並提供相關的驗證工具。然而,AI技術的發展速度非常快,AI換臉技術也在不斷進化,使得防禦措施往往難以跟上。因此,需要持續投入研發,不斷提升AI檢測技術的準確性和效率。此外,提高大眾的媒體素養,使其能夠辨識AI換臉影片,也是非常重要的。透過教育和宣導,讓大眾了解AI換臉的風險,並學會保護自己的權益。

迪麗熱巴事件的發生,再次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AI技術的發展必須與法律、倫理和社會責任相結合。在享受AI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我們必須警惕其潛在的風險,並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範。對於藝人而言,保護自己的肖像權,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僅是個人的責任,也是整個演藝圈的共同課題。透過法律訴訟、技術防禦和社會宣導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遏制AI換臉技術的濫用,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