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重启,前高官提醒:别低估中国实力

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關稅戰持續延燒,近期拜登政府前高官公開撰文警告,美國切忌自負低估中國的實力。這份警告不僅反映了對當前中美關係的深刻擔憂,也揭示了美國在評估中國經濟和科技發展時可能存在的誤判。自特朗普時代開始,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政策,在拜登政府任內並未完全逆轉,反而持續演變,如今更面臨中國的反制措施,這場貿易摩擦的長期影響,正逐漸浮現。

特朗普政府於2018年開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旨在縮小貿易逆差、保護美國產業和迫使中國改變不公平貿易行為。然而,這項政策的實際效果卻備受質疑。根據彭博社報導,摩通策略師在評論關稅政策時,甚至隱去部分內容,暗示了政策的複雜性和潛在風險。特朗普本人則認為,他的激進關稅政策讓美國每天可以進帳20億美元,並批評中國數十年來利用美國獲利。然而,這種單邊主義的貿易策略,不僅未能有效解決貿易失衡問題,反而擾亂了全球供應鏈,增加了企業成本,最終損害了美國消費者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美國在評估中國的實力時,可能存在著自負和低估的傾向。正如拜登政府前高官坎貝爾與杜如松在文章中指出的,在關鍵衡量標準上,中國早已超越美國。例如,在製造業產值、基礎設施建設和數位經濟發展等方面,中國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BBC的報導指出,特朗普及其後繼者拜登,都維持並擴大了對中國的關稅,但這些措施並未阻止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事實上,中國正在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並在全球貿易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日本和韓國等美國的傳統盟友,也在積極尋求與中國加強經濟合作,這進一步削弱了美國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

面對中國的崛起,美國的關稅政策似乎陷入了困境。一方面,美國希望通過關稅來保護自身產業,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另一方面,美國又擔心關稅會引發貿易戰,損害全球經濟。這種矛盾的政策取向,使得美國的貿易策略缺乏明確的方向。劉兆佳認為,美國對中國發起的關稅戰,實際上是向中國發起了一場「攤牌戰」,但這將犯下重大的歷史錯誤。中國的回應也顯示了其在貿易戰中的決心,並非如一些美國政客所預期的那樣「膽小鬼賽局」。中國不僅對美國出口至中國的產品課徵同等程度的關稅,還在其他領域採取了反制措施,這使得貿易戰的烈度不斷升級。美財長強調市場持續低估了特朗普,並批評前政府(拜登)讓美國走向財政災難,顯示出對現有政策的不滿。

總而言之,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政策,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場貿易爭端,更是一場對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格局的深刻影響。美國切忌自負低估中國的實力,而應以更加務實和建設性的態度,與中國尋求合作共贏的解決方案。否則,這場關稅戰將不僅損害中美兩國的利益,也將對全球經濟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美國需要重新評估其對華政策,並找到一種平衡,既能保護自身利益,又能維護全球貿易體系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