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時期實施的關稅政策,旨在重振美國製造業,鼓勵企業將生產線遷回本土,實現「美國製造」再次偉大。然而,近期曝光的路易威登集團(LVMH)旗下品牌LV在德州廠的生產困境,卻揭示了這項政策背後的複雜現實。儘管LVMH試圖透過在美國設廠來規避關稅,但德州廠的實際運營狀況卻令人失望,高廢品率和員工素質問題讓LVMH高層深感震驚,也引發了對於「美國製造」可行性的質疑。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最初的目標是透過提高進口商品的關稅,迫使外國企業在美國投資設廠,從而創造就業機會,提升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2019年,為了避免美國對歐洲商品徵收關稅,LVMH選擇在德州設立工廠,試圖將部分生產線遷至美國本土。然而,這項策略並未如預期般順利。根據多方報導,LV德州廠自投入營運以來,便面臨著諸多挑戰,生產效率低下,品質控制嚴峻,導致大量產品報廢。LVMH集團主管波恰德(Jean-Baptiste Debains)在受訪時坦言,德州廠的營運表現是該集團全球最差的。
問題的根源並非單一,而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首先,員工素質不足是影響生產效率和品質的重要因素。相較於歐洲經驗豐富的工匠,美國德州的勞動力在奢侈品製造方面的技能和經驗相對欠缺,需要較長時間的培訓和適應。其次,生產管理和流程控制方面也存在問題。LVMH在歐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生產體系,但在美國德州,如何將這套體系有效地落地,並確保品質標準,成為一項巨大的挑戰。此外,美國的勞工法規和工會力量也對工廠的運營產生影響,增加了管理的複雜性。
LVMH的案例並非個例,它反映了「美國製造」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儘管美國擁有龐大的市場和完善的基礎設施,但要重振製造業,並非僅僅依靠關稅政策就能實現。除了提升勞動力素質、改善生產管理外,還需要解決供應鏈、法規、成本等一系列問題。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雖然在短期內可能對部分企業產生影響,但長期來看,若未能解決結構性問題,恐怕難以真正實現「美國製造」再次偉大的目標。更何況,全球經濟的複雜性使得單一國家的政策難以完全掌控,關稅戰的結果往往是多方受損,而非單方面獲益。近期道瓊指數的大幅下跌,以及科技股的挫跌,也反映了市場對於關稅戰升級的擔憂。
總而言之,LVMH在德州廠遇到的困境,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關稅政策固然可以作為一種手段,但並非萬能藥。要真正重振美國製造業,需要更為全面和長遠的規劃,包括投資教育、提升技能、優化法規、改善基礎設施等。只有這樣,才能克服「美國製造」面臨的挑戰,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LVMH的案例也提醒企業,在追求短期利益的同時,更應關注長期發展,並謹慎評估政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