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南豐廣場近期出現一宗引人注目的房地產交易,一間兩房單位以遠低於市價的價格售出,引發市場對凶宅價格的討論。這宗交易不僅反映了香港房地產市場的特殊情況,也凸顯了凶宅在交易時所面臨的挑戰與考量。
南豐廣場位於將軍澳坑口,是該區較為知名的住宅物業。近期,一間位於南豐廣場的兩房單位,以4球(約540萬港元)的價格成功售出,計算下來呎價僅為8100元。相較於該區同類型物業的市價,此交易價格低了超過三成。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廣泛關注,並被多家媒體報導,包括香港01、Facebook社群等。值得注意的是,該單位被市場普遍認定為「凶宅」,即過去曾發生過不幸事件的住宅。根據Property.hk的資料,南豐廣場過去曾發生多起事件,例如2016年有80歲男子被同房者襲擊致死,以及2015年有老翁在單位內離世。
凶宅在香港房地產市場一直存在,但其交易價格通常會受到影響。由於心理因素,許多買家對凶宅望而卻步,導致其價格相較於同類型物業較低。然而,凶宅的折扣幅度並非固定,而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事件發生的時間、性質、單位本身的狀況、以及市場整體情況等。此次南豐廣場的交易,正反映了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一方面,該單位被明確標示為凶宅,降低了潛在買家的數量;另一方面,市場對價格敏感,促使賣方願意大幅降價以促成交易。Facebook社群中亦有討論,強調該單位「❌凶宅❌凶層或上下層」,試圖消除買家的疑慮。
除了價格因素外,凶宅交易還涉及法律和道德層面的考量。根據香港法律,賣方有義務向買家披露單位過去發生的重大事件,但並非所有事件都需要披露。例如,如果事件發生在很久以前,或者事件的性質不涉及人身安全,賣方可能不需要主動告知買家。然而,從道德層面來看,賣方應該盡可能地向買家提供真實的信息,讓買家能夠做出明智的決定。此外,凶宅交易還可能涉及心理輔導和安撫工作,以幫助買家克服心理障礙。與此同時,香港其他地區的房地產市場也存在類似情況。例如,滙景洋房的成交價格也顯示出市場的活力,但凶宅的交易則需要更謹慎的處理。
總而言之,將軍澳南豐廣場的這宗凶宅交易,不僅反映了香港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波動,也凸顯了凶宅交易的特殊性。在考慮購買凶宅時,買家需要充分了解相關信息,權衡利弊,並做好心理準備。賣方則應盡到誠實告知的義務,以維護交易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這宗案例也提醒我們,在房地產交易中,除了價格之外,還有許多其他因素需要考慮,尤其是在涉及凶宅時,更需要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