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積極推動盛事經濟,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近期多次公開表示,期望今年能迎來4,900萬名訪港旅客,較去年增長約10%。這一目標的設定,不僅反映了香港旅遊業的復甦勢頭,更體現了政府對經濟發展新動能的積極探索。
盛事經濟的戰略意義
香港一直以來都是國際都會,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優越的地理位置。然而,在過去幾年中,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響,香港的旅遊業遭受重創。為重振經濟,香港政府將目光投向了盛事經濟。盛事經濟是指通過舉辦大型會議、展覽、體育賽事、文化活動等,吸引大量遊客和投資,從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經濟模式。羅淑佩局長指出,剛過去的「盛匯超級三月」系列活動,以啟德體育園的開幕作為開端,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成功吸引了大量本地及海外遊客,為香港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啟德體育園作為香港歷來最大型的體育基建項目,其開幕不僅提升了香港的體育設施水平,更為香港舉辦國際級體育賽事提供了有力保障。政府預計,今年將有超過280場各類節目在香港舉行,預計吸引超過百萬人次參與,這將為香港的酒店、餐飲、交通等行業帶來巨大的商機。
政策支持與融合發展
為了更好地推動盛事經濟,香港政府正積極採取一系列支持政策。除了加大對體育基建的投入外,政府還將加強文化、體育和旅遊的融合發展。例如,將體育賽事與文化表演相結合,為遊客提供更豐富的體驗;將展覽活動與旅遊景點相結合,讓遊客在參觀展覽的同時,也能欣賞香港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此外,政府還將積極吸引國際知名品牌和活動落戶香港,提升香港的國際影響力。紫荊網報導,羅淑佩局長預計香港今年可望迎來4,900萬名旅客,較去年增約一成,並將繼續加強文化、體育、旅遊的融合發展,吸引更多旅客。政府的目標是將香港打造成為亞洲乃至全球的盛事之都,吸引更多國際目光,提升香港的經濟競爭力。
挑戰與展望
儘管香港的盛事經濟發展前景廣闊,但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例如,如何確保盛事活動的品質和安全;如何平衡經濟效益與社會影響;如何提升香港的整體服務水平等。此外,國際競爭也日益激烈,其他城市也在積極發展盛事經濟,香港需要不斷創新,才能保持競爭優勢。展望未來,香港的盛事經濟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應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優化營商環境;企業應積極參與盛事活動的組織和運營,提升服務品質;社會各界應共同營造熱情友好的氛圍,為遊客提供良好的體驗。透過各方的共同努力,香港有望在盛事經濟的推動下,實現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繁榮。羅淑佩局長表示,政府將致力於加強文體旅融合發展,並透過舉辦更多高質量的盛事活動,吸引更多旅客訪港,為香港經濟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