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否認暫緩大部分國家對等關稅90天,是因為金融市場大跌。又指中國已被美國迫至不利位置。
近期,全球貿易局勢持續緊張,美國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關稅爭端不斷升級。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盟與美國之間的關稅問題再次成為焦點。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宣布,暫緩90日向中國以外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但同時也將對中國加徵關稅稅率由百分之104調高到百分之125。這一舉動在國際社會引起廣泛關注,也促使歐盟做出回應。
歐盟的反制措施與暫緩的考量
面對美國的關稅政策,歐盟最初計劃對美國產品徵收25%的關稅,作為反制措施。歐盟國家尋求在數日內就反制美國關稅達成一致立場,第一步便是向總值280億美元的美國貨物徵收反制關稅。然而,在美國宣布暫緩對其他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後,歐盟同意暫緩反制措施90天,以給予談判空間。此舉顯示歐盟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也希望通過對話解決貿易爭端。歐盟認為,如果美國同意達成公平、平衡的談判結果,反制措施可以隨時停止。法國總統馬克龍也表示,法國和歐洲從來沒有想過加關稅去應對貿易問題,目標只是尋求解決方案。
美國的策略與背後動機
美國的關稅政策,尤其是對中國的關稅加徵,一直備受爭議。美國財長貝森特否認暫緩大部分國家對等關稅90天,是因為金融市場大跌,而是強調這是美國的戰略考量。他同時指出,中國已被美國迫至不利位置。這暗示美國的關稅政策旨在對中國施加壓力,迫使其在貿易談判中做出讓步。然而,這種策略是否能夠成功,以及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仍然存在不確定性。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關稅政策不僅影響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也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產生了波及。
全球經濟的影響與未來展望
美國與歐盟之間的關稅爭端,以及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的行為,都對全球經濟產生了負面影響。關稅的提高增加了貿易成本,抑制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也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花旗銀行認為,美國暫緩對大部分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並不代表美國已避過經濟放緩和通脹上升的風險。因此,各國政府需要密切關注貿易局勢的發展,並採取適當的措施,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
展望未來,全球貿易局勢仍然充滿挑戰。美國的關稅政策,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反制措施,可能會繼續升級,導致貿易保護主義的蔓延。然而,各國也意識到,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貿易爭端,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因此,希望各國能夠加強溝通,尋求共識,共同維護全球貿易體系的穩定和繁榮。同時,各國也需要加強自身經濟的韌性,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外部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