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營盤瑧蓺近期錄得一宗蝕讓個案,凸顯了目前香港樓市的下行壓力。該單位以870萬元成交,呎價僅為18,831元,創下屋苑呎價次低紀錄。原業主於2018年以一手購入,7年時間帳面損失高達483.5萬元,蝕幅達36%。此事件不僅反映了個別業主的困境,更折射出整體樓市的轉變趨勢,值得深入探討。
香港樓市長期以來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包括利率變動、經濟狀況、政府政策以及供求關係等。近年來,全球經濟形勢不明朗,加上本地經濟增長放緩,對樓市產生了直接影響。利率上升增加了置業成本,降低了購房者的購買力。同時,土地供應問題和新盤供應不足等因素,也對樓價造成了支撐,但並未能抵禦整體下行趨勢。西營盤瑧蓺的蝕讓個案,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值得注意的是,西營盤瑧蓺的此宗交易並非孤例。根據坊間報導,近期不乏類似的蝕讓個案。例如,文沂資本房地產工商舖場資訊指出,西營盤瑧蓺暫錄多個蝕讓個案。此外,其他地區的樓盤也出現了價格調整的情況。祥益地產的資料顯示,市區半新盤樓價持續尋底,例如西營盤63 Pokfulam的單位,實用面積約269平方呎的一房單位,成交價約530萬元,原業主僅持有約3年便轉手,帳面貶值約10%。這些案例都表明,部分業主正承受著價格下跌的壓力,不得不以蝕讓價出售物業。
除了個別樓盤的價格下跌,整體樓市的呎價也呈現下降趨勢。雖然不同地區和類型的物業呎價差異較大,但普遍而言,樓價已較高峰期有所回落。根據PropWiser的數據,近一年多來,整體甲廈呎價回落,部分商廈也出現價格調整。即使是優質地段的單位,也難以倖免。例如,港珠澳大橋附近的長實地產項目,雖然主打3房海景單位,成交價介乎1183.3萬至1589.5萬,呎價也僅為15055至19762元。這些數據都顯示,香港樓市的整體表現正在降溫。
面對樓市的下行壓力,業主和投資者需要保持謹慎。對於有意出售物業的業主而言,可能需要調整價格預期,以更快地完成交易。對於有意入市的投資者而言,則需要仔細評估風險,選擇優質的物業和地段。同時,政府也應採取適當的措施,穩定樓市,避免過度波動。例如,可以考慮增加土地供應,優化稅務政策,以及加強對炒賣行為的監管。
總而言之,西營盤瑧蓺的蝕讓個案是香港樓市下行趨勢的一個縮影。在全球經濟不明朗和本地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樓價面臨著下行壓力。業主和投資者需要保持謹慎,政府也應採取適當的措施,穩定樓市,以確保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