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於近日宣布一系列關稅政策的重大調整,先是威脅大幅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關稅至125%,隨後又突然宣布暫緩對所有國家(中國除外)的「對等關稅」,將稅率統一降至10%,為期90天。此舉在國際貿易和金融市場引發了廣泛關注。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則表示,若其他國家不採取報復措施,美國將會得到回報。這系列政策的轉變,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在貿易戰中的策略調整,以及其試圖透過關稅手段重塑全球貿易格局的意圖。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最初旨在減少美國貿易逆差,並迫使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改變其貿易行為。在過去的幾年中,美國對進口商品徵收了數十億美元的關稅,尤其針對中國商品。然而,這些關稅也引發了其他國家的報復,導致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加劇。此次特朗普先是揚言將對中國關稅提高至125%,顯示其對中國貿易政策的不滿,以及其強硬的貿易戰策略。他認為中國在全球市場展現出不尊重,因此需要採取更嚴厲的措施來保護美國的利益。然而,在宣布提高關稅後,特朗普又迅速宣布暫緩對其他國家的「對等關稅」,這顯示其策略的靈活性,以及其試圖透過關稅手段來達成特定目標的意圖。
美國財長貝森特在相關聲明中強調,「沒有報復就有回報」,這暗示了特朗普政府希望透過關稅政策來鼓勵其他國家放棄報復措施,並與美國達成更公平的貿易協議。這種策略的核心在於,美國認為自己擁有在貿易戰中更大的談判籌碼,可以透過關稅手段來迫使其他國家讓步。然而,這種策略的有效性仍然存在爭議。一方面,關稅可能會對美國的進口商和消費者造成負擔,並可能引發其他國家的進一步報復。另一方面,關稅也可能促使其他國家尋求替代供應來源,從而減少對美國的依賴。此外,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也受到了國內外的批評,許多人認為其政策具有不確定性和破壞性,不利於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關稅政策的調整也與美國國內政治因素有關。在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中,特朗普需要向選民展示其在貿易問題上的強硬立場,以贏得支持。因此,提高對中國關稅的舉動,可以被視為其向選民展示其保護美國產業和就業的決心。然而,暫緩對其他國家的關稅,則可以被視為其試圖緩和國際貿易關係,並避免對美國經濟造成過度負擔的策略。總體而言,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是一個複雜的策略組合,其目標是保護美國的利益,並重塑全球貿易格局。然而,這種策略的有效性和後果仍然存在不確定性,需要密切關注其後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