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水大腸桿菌超標,發展局回應:媒體報道不全面

近期,香港社會對於東江水水質的關注度再次提升。有媒體報道指出東江水大腸桿菌含量超標,引發市民對飲用水安全的擔憂。然而,發展局隨後發表聲明,反駁相關報道內容以偏概全,強調香港接收的東江水水質符合國家訂定的最高標準。此事件不僅涉及公眾健康,更牽動著香港與內地水資源合作的信任基礎。

東江水是香港重要的水源,自1960年代開始,廣東省已向香港供水,至今已超過六十年。香港每年從東江引水約8.2億立方米,佔香港總用水量的約70%。因此,東江水的水質直接影響香港市民的生活品質。過去,東江水水質問題偶有發生,例如2008年便曾出現東江水部分樣本大腸桿菌超標的情況,當時的檢測結果顯示,部分樣本的大腸桿菌含量甚至達到每公升4,000粒,雖然隨後再次抽驗結果有所改善,但仍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此次媒體的報道,再次將東江水水質問題推到風口浪尖。

發展局的回應指出,相關媒體的報道以個別日期的數據作為反映整體情況的依據,有違科學及國際做法。局方強調,香港接收的東江水水質完全符合國家訂定的最高標準。實際上,香港水務署會定期對東江水進行監測,並將數據公開。根據水務署的數據,香港的供水系統經過多重過濾和消毒程序,確保出水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標準。然而,儘管如此,市民對於東江水水質的疑慮依然存在,這與過去的事件以及對水質安全的普遍關注有關。此外,有評論指出,媒體在報道水質問題時,應更加謹慎,避免過度渲染或以偏概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也反映出香港社會對於資訊透明度的需求。儘管發展局提供了水質監測數據,但市民仍希望能夠更全面地了解東江水的水質狀況,包括監測的頻率、監測的範圍以及監測的結果等。增加資訊透明度,有助於消除市民的疑慮,建立對東江水水質的信任。此外,加強與內地的水資源合作,共同保護東江水的水源地,也是確保香港飲用水安全的重要途徑。透過定期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及時發現和解決水質問題,確保東江水能夠持續穩定地供應香港。

總而言之,東江水水質問題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涉及公眾健康和社會信任的問題。發展局的回應雖然強調符合標準,但仍需進一步加強與市民的溝通,提高資訊透明度,並與內地加強合作,共同保護東江水的水源地。唯有如此,才能確保香港市民能夠飲用到安全、可靠的飲用水,維護香港社會的穩定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