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大量抛售,德國日本國債或成新避風港

美國國債近期遭受大規模拋售,市場避險情緒轉變,使得德國與日本國債成為投資者新的選擇。美國國債作為傳統避風港的地位正受到挑戰,其背後原因複雜,涉及美國國內政策、全球經濟形勢以及投資者預期等多重因素。

美國國債市場的動盪始於近期美國經濟數據的公布,以及聯準會(Fed)對降息預期的調整。此前,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將在今年內多次降息,以刺激經濟增長。然而,通膨數據顯示降溫速度不如預期,聯準會官員也釋出鷹派信號,暗示降息時程可能延後。這使得投資者對美國國債的吸引力下降,開始尋求其他投資機會。更甚者,美國政府擬定的新關稅政策,加劇了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投資者擔心關稅戰可能引發滯脹,進一步影響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橙新聞報導指出,投資者擔心美國向全球發動關稅戰將引發滯脹,可能阻礙聯儲局減息步伐,這也成為拋售美債的原因之一。

除了美國國內因素外,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也對美國國債市場產生影響。歐洲和日本的經濟狀況相對穩定,其國債收益率也隨之上漲。Yahoo 財經指出,德國國債在2023年年中也曾有吸引力,但隨後美債遭拋售,推動10年期殖利率升至5%,侵蝕了歐洲債券的利率優勢。然而,目前情況有所逆轉,德國和日本國債的收益率優勢重新顯現,吸引了部分投資者轉移資金。特別是日本,作為全球最大的債權國之一,其國債市場一直被視為安全的避風港。儘管日本政府此前表示不會利用持有的約1.27萬億美元美國國債作為籌碼,但市場仍觀察到日本投資者對美國國債的態度有所轉變。香港01的報導也提及,日本政府正在討論給國民派錢,以應對美國關稅,這也反映了日本對美國經濟政策的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債的拋售也可能與市場結構性因素有關。風傳媒報導指出,美債、美元、美股三大資產齊聲重挫,代表市場信心出現根本性崩塌。一些分析師認為,大型對沖基金的交易失序,以及市場對外國拋售美債的揣測,也加劇了美國國債市場的波動。Mitrade分析指出,美國國債不再是避險時期的全球固定收益避風港,投資者可能會選擇可替代的G-10主權債,例如歐洲和澳大利亞的債券。聯合早報也報導,美債可能正在失去“無風險资产”地位,一些投资者开始转向德国和日本国债,作为新的“避风港”。這種避風港的轉移,反映了投資者對全球經濟風險的重新評估。

總而言之,美國國債的拋售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美國國內政策的不確定性、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市場結構性因素,都對美國國債市場產生了影響。德國和日本國債作為新的避風港,吸引了部分投資者資金,但其能否完全取代美國國債的地位,仍有待觀察。未來,美國國債市場的走勢將繼續受到全球經濟和政治因素的影響,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謹慎做出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