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地產市場出現有趣的現象,即使是俗稱「凶宅」的單位,亦有投資者覷準機會低價承接,並成功短炒獲利。藍田麗港城近期便有兩宗成交案例引起關注,顯示即使帶有負面因素,物業仍具炒作空間。
麗港城作為一個大型屋苑,其成交價受到多重因素影響。根據香港01的報導,麗港城一個兩房事故單位最新以480萬元成交,呎價約9,284元。值得注意的是,原業主在上月初才向銀行申請銀主盤,短短時間內便成功轉手,並較原銀主估價高出30萬元,顯示市場上對此類單位仍存在需求。然而,另一宗成交案例則顯示了凶宅的貶值壓力。地產站報導指出,麗港城21座低層G室,實用面積517平方呎的兩房單位,因屬疑似事故單位,最終以450萬元沽貨,呎價僅不足9000元,較銀行估價低出59萬元。這個價格重返11年前的水平,可見凶宅在定價上確實受到較大影響。
這種情況的出現,與香港地產市場的特殊性有關。一方面,香港土地資源稀缺,房屋供應緊張,即使是凶宅,也可能因為價格相對較低而吸引投資者。另一方面,部分投資者擅長利用市場資訊,低價承接銀主盤或事故單位,再透過短炒獲利。Yahoo財經的報導指出,麗港城一個兩房單位以450萬元成交,呎價僅8,704元,反映了鄰座凶宅對該單位價格的負面影響。這種「連累」效應在香港地產市場並非罕見,尤其是在人口密度高的區域,鄰近凶宅的物業往往會受到價格壓制。此外,Facebook上的28Hse.com專頁也分享了相關新聞,強調了麗港城單位因鄰座凶宅而低價沽出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凶宅的定義和影響程度因人而異。有些人對凶宅避之不及,認為其會帶來不吉利;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只要價格合理,凶宅也可以作為投資標的。無論如何,在購買凶宅之前,務必充分了解相關資訊,並仔細評估風險。麗港城的案例也提醒我們,地產投資並非絕對穩賺不賠,除了考慮基本因素外,還需要關注周邊環境和潛在風險。祥益地產的資訊也顯示,市場上存在一些居屋的炒賣行為,投資者透過短線操作獲取利潤,這也反映了香港地產市場的活躍和複雜性。
總而言之,麗港城的凶宅成交案例,揭示了香港地產市場的另一面。即使是帶有負面因素的物業,只要價格合理,仍有機會吸引投資者。然而,凶宅的價格通常會受到壓制,且可能存在潛在風險。因此,在進行地產投資時,務必謹慎評估,並充分了解相關資訊,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