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計劃向所有華船徵港費 反對聲浪高漲」

美國政府近期正積極推動一項備受爭議的計劃,即對所有進出美國港口的中國製造船舶徵收費用。然而,此項計劃自提出以來便引發了廣泛的反對,不僅來自中國,也包括美國國內業界。儘管特朗普政府最初積極推動,但目前已出現調整的跡象,預計實施時間可能延至11月。本文將深入探討此項徵費計劃的背景、可能帶來的影響,以及各方所持的觀點,並分析其對全球貿易格局的潛在衝擊。

美國此項計劃的根源,可追溯於對中國在海運、物流和造船領域的不公平貿易行為的擔憂。美國政府認為,中國在這些領域的發展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繁榮構成了威脅。早在2025年3月7日,相關行政命令草案已明確指出這一觀點。此項計劃最初的方案是,對中國製造的船舶每次進入美國港口徵收高達150萬美元的費用,這將顯著增加運輸成本,並可能對全球供應鏈產生重大影響。

然而,此項計劃的實施並非一帆風順。美國國內業界,尤其是航運和零售業,對此表示強烈反對。他們擔心,徵收高額費用將會損害自身的競爭力,並最終轉嫁給消費者。東方日報的報道指出,美國業界憂慮此舉將「毀滅經濟」,因為這將增加運輸成本,降低美國商品的出口競爭力。此外,Yahoo 財經的分析也指出,此項政策不僅會影響航運巨頭,還可能波及跨國零售業和製造業鏈條。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在3月舉行聽證會,以評估該計劃的潛在影響,並聽取各方意見。

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美國政府開始考慮調整該計劃。據英媒報道,特朗普政府正考慮放寬相關做法,而徵費計劃可能延至11月才實施。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表示,會對該計劃作出合理調整。這一調整可能包括降低徵費金額、縮小徵費範圍,或者採取其他措施以減輕對美國企業的影響。然而,具體的調整方案尚未公布,仍存在不確定性。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方面也已明確表示反對此項計劃,並準備採取反制措施。中國官媒旗下自媒體「玉淵譚天」發表評論指出,中方已做好充分準備,堅決反制美國對等關稅,並以11箭齊發的反制措施表明了這一決心。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也曾警告,將關稅武器化如同迴旋鏢,終將反噬自身。

此項徵費計劃的影響不僅局限於中美雙邊貿易。如果美國最終實施該計劃,並要求盟國跟從,將可能引發全球貿易摩擦,並對全球供應鏈產生深遠影響。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單邊貿易措施往往伴隨雙輸風險。此項政策的實施,可能會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阻礙全球經濟的復甦和發展。此外,此項計劃也可能加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進一步影響國際關係。

總而言之,美國擬向所有華船徵進港費的計劃,是一項複雜且具有爭議性的政策。儘管美國政府試圖通過此項計劃來保護自身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但該計劃的實施面臨著來自國內外各方的強烈反對。目前,美國政府正在考慮調整該計劃,但具體方案仍不明朗。可以預見的是,此項計劃的最終走向,將對全球貿易格局和國際關係產生重大影響。未來,各方應通過對話和協商,尋求解決貿易爭端,維護全球貿易的穩定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