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重創!蘋果四日股價暴跌23%,失去全球最有價值公司寶座」

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關稅戰持續升溫,對全球經濟及科技巨頭產生了顯著影響。近期,蘋果公司(Apple Inc.)的股價在四個交易日內累跌23%,並失去全球最有價值公司的地位,凸顯了這場貿易衝突對其業務的直接衝擊。此事件不僅引發了投資者的擔憂,也暴露了蘋果公司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性及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脆弱性。

蘋果公司之所以成為本次關稅戰中的重災區,主要源於其高度依賴中國市場及生產基地。根據分析師的指出,蘋果是目前受貿易戰曝險程度最高的公司之一,因為其大量產品仰賴中國製造,而中國輸往美國的商品正面臨高達54%的關稅。儘管蘋果已嘗試將部分生產線轉移至印度、越南和泰國等地,但這些轉移並不足以完全抵消關稅帶來的成本上升。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實施的「對等關稅」政策,更進一步加劇了蘋果的困境。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測算顯示,美國對華加徵關稅將使蘋果每年增加約85億美元的成本,甚至可能高達663億美元,這將直接影響其盈利能力。

關稅的影響不僅體現在成本的增加上,也反映在蘋果股價的持續下跌。在美國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後,蘋果股價連跌兩個交易日,累計跌幅接近16%。更令人擔憂的是,蘋果公司已開始要求其供應商降價,以應對不斷上升的成本壓力。這種做法雖然短期內可能緩解蘋果的財務壓力,但長期來看,可能會損害供應商的利益,並對整個供應鏈的穩定性造成威脅。美國銀行證券分析師Wamsi Mohan指出,如果關稅持續存在,且蘋果吸收全部不利影響,每股收益將受到1.24美元的影響。此外,關稅的影響也可能擴大至iPhone 16 Pro等新產品的價格,進一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面對關稅戰帶來的挑戰,蘋果公司正努力尋求應對策略。除了轉移部分生產線外,蘋果也在積極尋求與美國政府進行談判,希望能夠減輕關稅的影響。然而,在貿易戰的背景下,蘋果的談判空間可能有限。此外,蘋果也需要重新評估其全球供應鏈策略,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並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此次股價的暴跌和市值的大幅蒸發,無疑是對蘋果公司的一次警示,提醒其必須更加重視風險管理,並為未來的貿易環境做好充分準備。蘋果公司在過去三天市值蒸發逾21兆元,顯示市場對其前景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