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揭示:美國每日關稅收入驚人156億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近年來一直是全球經濟關注的焦點。從其上任至今,特朗普政府積極推動關稅措施,旨在重塑美國貿易格局,並提升國內產業競爭力。根據信報的報導,特朗普曾公開表示,美國每天從關稅收入中獲得高達156億港元(約20億美元)的收入。這項龐大的數字,不僅反映了關稅政策的實際執行力度,也引發了關於其經濟影響的廣泛討論。

關稅政策的實施與影響

特朗普政府實施關稅政策的初期,主要針對中國進口商品,以應對長期的貿易逆差和知識產權盜竊問題。2018年,美國開始對價值數百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中國隨後也採取反制措施,對美國商品徵收同等關稅。這場貿易戰迅速升級,波及全球供應鏈和經濟增長。信報指出,在特朗普政府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後,港股曾一度下跌,反映了市場對貿易緊張局勢的擔憂。

除了對中國的關稅,特朗普政府還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例如對鋼鐵和鋁材徵收關稅,理由是為了保護美國國內的相關產業。這些關稅措施的實施,在短期內可能為美國國內產業帶來一定的保護,但長期來看,卻可能導致消費者價格上漲、企業成本增加,以及全球貿易摩擦加劇。此外,特朗普還曾威脅對所有非美國製造的進口汽車徵收25%的關稅,但最終並未全面實施。

關稅收入與聯準會政策的關聯

特朗普政府將關稅收入視為重要的財政來源,並利用這些收入來支持國內的經濟發展項目。然而,關稅收入的增長也引發了關於聯準會貨幣政策的爭議。特朗普曾公開呼籲聯準會降低利率,認為關稅收入的增加為降息提供了空間。他認為,聯準會應該利用關稅收入來刺激經濟增長,並降低美國的債務負擔。

信報報導,特朗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發文表示,目前油價下跌、利率走低、食品價格也下跌,沒有通脹,聯準會應該減息。他指出,已實施的關稅給美國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然而,聯準會的獨立性是美國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柱,其貨幣政策的制定不受政治干預。聯準會的決策主要基於對經濟狀況的評估,而非政治考量。

全球經濟的應對與展望

面對美國的關稅政策,各國政府和企業紛紛採取應對措施。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對美國的關稅措施採取了反制措施,以保護自身的貿易利益。同時,許多企業也開始調整供應鏈,尋找替代的生產基地和貿易夥伴,以降低關稅帶來的成本影響。

儘管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在短期內對全球貿易造成了一定的衝擊,但長期來看,其影響是複雜而多樣的。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實際上是借此施壓,最終目標是「消滅關稅」,促進全球貿易自由化。例如,以色列已宣布全面撤銷美國進口貨品關稅,越南也計劃取消部分關稅。

總體而言,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僅影響了美國自身的經濟發展,也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未來,隨著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和各國政府的政策調整,關稅政策的走向將繼續受到密切關注。信報的報導提供了對這一問題的深入分析,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關稅政策的複雜性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