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出現一波以冒充海關名義進行詐騙的電話,手法層出不窮,令不少市民感到憂慮。騙徒利用偽冒海關熱線號碼的電話,謊稱市民的貨件或郵件被查獲藏有違禁品,藉此引誘受害者提供個人資料或進行金錢交易。香港海關已多次發出警示,呼籲市民提高警覺,切勿輕信來電者的說法。
自2021年10月起,香港海關便接獲多宗市民投訴,反映收到來電顯示為海關一般查詢熱線(2815 7711)的懷疑詐騙電話,甚至有來電號碼與海關熱線完全相同。騙徒通常自稱為海關人員,聲稱當事人有快件或貨物因被發現藏有違禁品而被海關扣查,並要求受害者提供個人資料,例如身份證號碼、銀行帳戶等,以進行「調查」。更甚者,騙徒會將電話轉駁至自稱是境外執法機關的人員,進一步施加壓力,要求受害者提供更多資訊或進行金錢轉帳。這種詐騙手法不僅在香港屢見不鮮,中國大陸的海關也曾出現類似情況,不法分子冒充海關工作人員進行電話詐騙,謊稱有違禁包裹滯留,要求受害者支付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騙徒的手法不斷演變,除了使用偽冒的海關熱線號碼外,也會使用其他本地流動電話號碼進行詐騙。因此,市民在接聽來電時,即使來電顯示的號碼與海關熱線相同,仍需保持警惕。香港海關強調,海關在處理案件時,不會通過電話要求市民提供個人資料或進行金錢交易。如果市民接收到可疑電話,應立即掛斷,並向海關舉報。此外,市民應提高防騙意識,不輕易相信陌生來電,並謹慎保護個人資料,避免成為詐騙集團的受害者。
除了電話詐騙外,網絡詐騙也日益猖獗。騙徒可能會利用社交媒體或電子郵件,冒充海關人員發送虛假訊息,聲稱市民的貨件存在問題,要求點擊連結或下載附件。這些連結或附件可能包含惡意軟體,會竊取市民的個人資料或導致電腦中毒。因此,市民在使用網絡時,應提高警惕,不輕易點擊不明連結或下載附件,並定期更新防毒軟體,以保護自己的網絡安全。
總而言之,冒充海關的詐騙電話和網絡詐騙手法不斷翻新,市民務必提高警覺,切勿輕信陌生來電或訊息。如果接收到可疑電話或訊息,應立即掛斷或刪除,並向海關或警方舉報。同時,市民應加強防騙意識,謹慎保護個人資料,避免成為詐騙集團的受害者。香港海關已就此類案件報警處理,並呼籲市民積極提供線索,共同打擊詐騙犯罪。市民可致電海關舉報熱線(852) 182 8080 / (852) 2545 6182,提供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