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怒斥歐盟「非常壞」 拒絕互撤關稅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與歐盟之間的貿易摩擦持續升溫,特朗普不僅批評歐盟對美國貿易政策「非常壞」,更拒絕了歐盟提出的互撤關稅的提議。此舉不僅加劇了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也讓歐盟不得不準備反擊,尋求應對措施。

特朗普的強硬立場主要體現在對歐盟商品加徵關稅的威脅上。根據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Politico EU)的報道,特朗普在會談後公開表示,歐盟必須承諾購買價值3,500億美元(約2.72萬億港元)的美國能源,才能免受大規模關稅的影響。這項要求實際上是對歐盟的施壓,意圖迫使其在能源貿易方面做出讓步。此前,特朗普已宣布計劃對歐盟幾乎所有其他商品徵收20%的對等關稅,而歐盟本已面臨美國對鋼鋁及汽車加徵的25%關稅。這種不斷加碼的關稅政策,無疑是對全球貿易體系的進一步挑戰。

面對特朗普政府的強硬態度,歐盟也開始積極準備反擊。歐盟各國商貿部長已於4月7日在盧森堡召開會議,商討應對策略。與會代表普遍認為,應優先嘗試通過談判說服美國取消關稅,但同時也需要做好準備,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歐盟方面曾表示願意與美國互免工業品關稅,希望以此作為談判的籌碼,但特朗普政府似乎並不買賬。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和制造业高级顾问彼得·纳瓦罗更明確指出,如果歐盟希望與美國達成降低關稅的協議,就必須削減其非關稅壁壘,包括由增值税制度所带来的壁垒。這表明美國不僅關注關稅問題,更希望歐盟在貿易結構上做出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不僅針對歐盟,也對中國採取了類似的強硬措施。此前,特朗普曾揚言再對華額外加徵50%關稅,引發中國商務部的強烈反對,中方表示「奉陪到底」。這種以關稅作為籌碼,試圖迫使其他國家讓步的做法,已經成為特朗普政府貿易政策的典型特徵。這種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傾向,不僅擾亂了全球貿易秩序,也增加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歐盟與美國之間的貿易爭端,以及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摩擦,都反映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趨勢。

總而言之,特朗普政府與歐盟之間的貿易爭端,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背景下的一個縮影。特朗普政府以關稅作為武器,試圖迫使歐盟在能源貿易和貿易結構上做出讓步,而歐盟則在積極尋求應對措施,試圖通過談判和反制來維護自身的貿易利益。這場貿易爭端不僅影響著美國和歐盟的經濟,也對全球貿易體系和全球經濟的穩定帶來了挑戰。未來,如何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貿易爭端,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將是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