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科技城司法覆核:謝世傑稱受滋擾求退出並換人,官押後裁決

社工謝世傑針對新田科技城環評報告提起的司法覆核案,近日因其法援申請被拒,以及自身捲入詐騙指控而引發關注。案件不僅凸顯了環保議題在香港社會的爭議性,也反映了弱勢群體在法律途徑上尋求正義所面臨的困境。謝世傑在過程中,不僅受到訴訟進程的阻礙,更指控自身受到滋擾,甚至提出退出訴訟並更換官押地點的要求,使事件更添複雜性。

新田科技城作為香港政府推動的大型發展項目,旨在打造一個集科技、創新和居住於一體的智慧城市。然而,該項目的環評報告卻一直備受爭議,環保團體和部分市民質疑其環境影響評估不足,可能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謝世傑作為「守護大嶼聯盟」的召集人,一直積極參與反對新田科技城的行動,並以個人身份向法庭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推翻環保署批准環評報告的決定。他認為環保署在審批過程中,未能充分考慮到項目的環境影響,違反了《環評條例》及程序公義。

然而,謝世傑的司法覆核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他早於案件審理前便申請法援,希望能獲得法律援助以應對訴訟費用。但法援署經過多次審查後,最終以謝世傑未能通過「經濟審查」及「案情審查」為由,拒絕了他的法援申請。法援署的決定讓謝世傑感到質疑,他認為法援署可能對其訴訟理由存在偏見。同時,謝世傑還因涉嫌詐騙被捕,被指虛報收入以申領公屋和長生津。儘管他已獲准保釋,但案件的進展也對其司法覆核工作造成了影響。在法庭上,謝世傑曾表示自己受到滋擾,並要求更換官押地點,以確保自身安全。

儘管法援申請被拒,謝世傑仍未放棄司法覆核。他表示將會考慮是否上訴,以爭取獲得法援的機會。然而,在法援未獲批的情況下,他能否繼續有效地推動司法覆核,以及最終能否成功推翻環評報告的決定,都充滿了不確定性。此外,謝世傑的案件也引發了社會對法援制度的關注。有聲音指出,法援制度在實際運作中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審批條件嚴苛、審查時間過長等,導致許多弱勢群體難以獲得法律援助,從而影響了他們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新田科技城事件的發展,也再次提醒我們,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充分考慮到環境保護和社會公平,確保發展成果能夠惠及所有市民。而完善法援制度,為弱勢群體提供更有效的法律援助,也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