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8.2万港人北上,同比增11万;4万内地客南下

清明假期期間,港人北上及內地遊客南下的趨勢明顯,反映了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人流互動日益頻繁。根據香港01的報導,清明節連假期間,香港錄得約158萬出境人次,其中82萬人次經各個口岸北上内地,較去年同期上升約16%,增長約11.5萬人次。與此同時,World Journal指出,香港各口岸在過去三天的總出入境人數約有324.7萬,較去年同期升約14%,而內地訪港旅客則錄得39.7萬,較去年同期增長約一成。這顯示出清明假期不僅是港人回內地掃墓、旅遊的重要時機,也吸引了大量內地遊客來港消費及體驗香港的文化活動。

這種「北上南下」的雙向人流,有多重因素推動。首先,疫情放緩後,跨境旅遊限制逐步解除,為兩地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其次,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融合日益加深,使得兩地居民在生活、工作、消費等方面有了更多的交流需求。例如,大公文匯網報導指出,清明節假期粵港兩地再現「串門忙」,北上的香港市民和南下的內地遊客掀起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新一輪「串門」熱潮。此外,香港推出的「藝聚維港遊」等文化活動,以及部分藝展,也吸引了大量內地旅客訪港,進一步推動了內地客的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清明假期不僅是旅遊和探親的時機,也是港人回鄉掃墓的重要節日。大公文匯網提到,有港人計劃乘搭高鐵北上,先個人遊吃喝玩樂數天,再回家鄉拜祭。這種結合旅遊與傳統習俗的出行模式,反映了港人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以及對故鄉的眷戀。同時,東方財富網的報導也指出,在香港公众假日(复活节)与内地法定节假日(清明节)叠加期间,大量港人趁假期到深圳消費,顯示了深圳作為購物及消費熱點的吸引力。內地游客在香港也可以享受與内地無異的數字生活體驗,這也提升了香港對內地遊客的吸引力。

總而言之,清明假期港人北上及內地遊客南下的現象,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融合、疫情放緩以及兩地文化交流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種雙向人流不僅促進了兩地的經濟發展,也增進了兩地居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預計未來,隨著跨境交通更加便利,以及兩地合作的深入,這種「北上南下」的趨勢將會更加明顯,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