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長期以來積極投入公益活動,近年來更以「食」為核心,推動一系列關懷社會的行動。最新的「食公益」計畫,旨在透過飲食的力量,串聯社會各界的善意,為需要幫助的人們帶來溫飽與關懷。此計畫不僅僅是提供食物,更強調飲食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教育與情感連結,期望能藉此提升弱勢群體的自立能力,並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食公益」計畫的發想源於對社會議題的深刻觀察。基金會副執行長邱慧珊表示:「食不僅是基本需求,更能成為關懷的起點!」這句話點出了計畫的核心理念。在現代社會,食物的取得似乎不再是問題,但仍有許多人因為經濟困難、身心障礙或其他原因,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甚至面臨飢餓的困境。此外,飲食習慣也與健康息息相關,缺乏正確的飲食觀念可能導致各種疾病。因此,「食公益」計畫希望透過提供食物、飲食教育和相關服務,來解決這些問題,並提升弱勢群體的整體生活品質。
自2014年起推動的「食食刻刻與愛同行— 食公益捐助計畫」已走過多年,如今已邁入第11屆徵件。本次徵件誠摯邀請全台公益團體提出以「飲食」為核心的服務方案,傳遞溫飽與關愛。基金會希望透過公開徵件的方式,鼓勵更多具有創意和熱情的公益團體參與,共同為社會貢獻力量。這些服務方案可以涵蓋多個面向,例如:提供弱勢家庭餐點、舉辦飲食教育課程、推廣在地食材、協助發展社區廚房等。基金會將對提案進行嚴謹的評選,並提供資金和資源支持,協助優質的方案落地實施。
除了提供資金支持外,「食公益」計畫更重視飲食教育的推廣。基金會預計提供1000小時以上的飲食教育,讓更多弱勢兒童和青少年學習廚藝,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透過學習烹飪,他們不僅可以為自己和家人準備健康的餐點,還能提升自信心和創造力,為未來的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透過學習廚藝,像萱萱一樣的孩子,可以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為自己和家人端出一碗屬於愛的料理。這不僅僅是提供一餐飯,更是賦予他們改變命運的機會。
此外,「食公益」計畫也鼓勵公益團體結合在地資源,推廣永續農業和健康飲食。透過支持在地農民,可以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並確保消費者能夠獲得新鮮、安全的食材。同時,推廣健康飲食觀念,可以提升民眾的健康意識,預防疾病的發生。基金會希望透過這些努力,建立一個更健康、更永續的飲食生態系統。
展望未來,「食公益」計畫將持續擴大服務範圍,深化服務內容,並加強與各界合作。基金會將積極尋求更多企業和個人的支持,共同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同時,基金會也將持續關注社會議題,並根據實際需求調整計畫方向,以確保計畫能夠真正解決問題,並為弱勢群體帶來實質的幫助。透過飲食這個共通的語言,串聯起社會的愛與關懷,讓每一個人都能够享有溫飽與尊嚴,共同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