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減重可能傷身?「瘦胖子」的隱憂與心血管風險
近年來,追求纖瘦的身材成為許多人的目標。然而,過度追求快速減重,不僅可能導致體重反彈,更潛藏著對健康的威脅。近期新聞報導指出,一位35歲女性在短時間內成功減重15公斤,卻因減重速度過快而出現心血管問題。此外,研究也顯示,「瘦胖子」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高於肥胖者。本文將深入探討快速減重帶來的風險,以及「瘦胖子」所面臨的健康挑戰,並探討如何以更健康的方式達到理想體重。
快速減重的「溜溜球效應」與心血管風險
許多人為了追求快速見效的減重效果,選擇極端節食或進行高強度運動。然而,這種不健康的減重方式往往會導致體重反彈,形成所謂的「溜溜球效應」。更重要的是,快速減重容易造成內臟脂肪堆積、體脂率上升,進而影響血管功能,增加血壓升高的風險。根據奇摩新聞報導,不正確或快速的減重方式,使得BMI波動與血管功能惡化、血壓升高存在關聯,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更高達16%。
此外,過快的減重也可能導致肌肉流失、營養不良、新陳代謝減慢,甚至免疫失調。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減重的長期效果,更可能對身體造成更嚴重的損害。ETtoday健康雲的報導中,就提到快速減重容易造成肌肉流失,進而影響基礎代謝率,使減重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健康的減重方式應以穩定漸進為原則,避免過度追求速度。
「瘦胖子」的隱憂:正常體重卻潛藏高風險
除了快速減重帶來的風險外,另一種容易被忽略的健康問題是「瘦胖子」。所謂的「瘦胖子」,指的是BMI(身體質量指數)處於正常範圍,但體脂率偏高的人。這種情況往往因為缺乏運動,導致肌肉量不足,而脂肪量過多。
根據TVBS新聞網的報導,研究顯示,「瘦胖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比過重或肥胖者高出52%,且年紀越大,風險越高。這主要是因為體脂率過高會影響胰島素敏感性,增加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風險,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壹蘋新聞網也指出,這種族群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隨著年齡增長而顯著增加,50至64歲族群的風險是20至34歲的3倍,65歲以上甚至更高。
健康減重的關鍵:飲食控制與規律運動
為了避免快速減重和「瘦胖子」的風險,健康的減重方式應著重於飲食控制和規律運動。在飲食方面,應選擇均衡的食物,減少高糖、高油、高鹽的攝取,增加蔬菜、水果、全穀類和蛋白質的攝取量。在運動方面,應選擇自己喜歡且能持之以恆的運動方式,例如快走、慢跑、游泳、瑜珈等。
此外,醫師也分享了健康減重的經驗。根據健康2.0的報導,一位醫師分享自己一年半內成功減重18公斤的秘訣,就是戒掉一種食物。TOPick也報導了一位台灣減重醫生公開減肥奮鬥史,教導了3招成功減重且不易反彈的方法。這些案例都強調了飲食控制和生活習慣調整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追求健康體態的關鍵並非一味追求快速減重,而是透過均衡飲食和規律運動,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對於「瘦胖子」而言,更應重視增加肌肉量,降低體脂率,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透過正確的減重方式,才能真正達到健康瘦身,享受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