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庫局長陳浩濂推動市場競爭力立法,今年中提交立法會」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近期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表示,兩項優化證券市場競爭力的立法建議預計於今年中遞交立法會審議。此舉旨在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而制度創新被視為關鍵。香港作為亞洲乃至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其市場競爭力不僅關乎本地經濟發展,更影響著國際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

提升香港證券市場競爭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優化上市制度是核心策略之一。陳浩濂副局長提及的立法建議,很可能涉及放寬上市條件、簡化程序,以及引入更多元的上市機制。例如,近年來香港交易所(港交所)積極推動「同股不同權」架構,以及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這些舉措都旨在吸引更多不同類型的企業來香港上市,擴大市場參與者基礎。此外,持續優化退市機制,平衡市場供需,避免過度集中,也是提升競爭力的重要環節。近期有報導指出,業界對退市公司設場外交易的安排有所憂慮,認為可能影響交投,因此立法建議也需充分考慮這些潛在影響。

其次,加強市場監管與風險防範至關重要。在追求市場競爭力的同時,必須確保市場的公平、公正和透明。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與港交所需要密切合作,不斷完善監管制度,打擊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為,維護投資者利益。同時,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監管機構也需要積極應對新的風險挑戰,例如虛擬資產交易的監管,以及網絡安全問題。陳浩濂副局長在早前的立法會會議中也強調,持續提升傳統金融業的競爭力,並接納多位議員的意見,優化證券市場。

再者,促進與內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是提升香港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引擎。近年來,透過滬港通、深港通等機制,內地與香港的資金流動日益頻繁,為香港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動力。財庫局也積極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及北京綠色交易所會面,探討兩地碳市場的發展,顯示了香港在綠色金融領域的潛力。未來,香港可以進一步擴大與內地金融市場的合作範圍,例如探索更多跨境金融產品,以及優化跨境投資流程,從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政府成立的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也正積極研究相關措施,以期盡快提出短期建議。

總而言之,提升香港證券市場競爭力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監管機構、交易所以及市場參與者共同努力。陳浩濂副局長提出的立法建議,是提升香港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一步。透過制度創新、加強監管、以及促進與內地市場的互聯互通,香港有望鞏固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並在未來金融市場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