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戰重創科技股:阿里、騰訊、小米齊跌12%」

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關稅戰持續升溫,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了顯著的衝擊。近期,美國進一步宣布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徵關稅,引發了市場對貿易摩擦加劇的擔憂,亞太地區股市普遍下跌,其中香港股市受到的影響尤為明顯。科技巨頭如阿里巴巴、騰訊和小米等股價大幅下跌,反映了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

此次關稅戰的升級,直接導致了中概股的暴跌。多家媒體報導,阿里巴巴股價一度下跌近12%,報價為108元;騰訊則下跌11.2%,報441.8元;小米的跌幅也達到12.4%,報40.2元。此外,美團也受到波及,跌幅高達8.1%,報145.1元。這種集體性的下跌,顯示出投資者對這些科技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擔憂。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更列出了在對等關稅戰中風險較高的中資「重災股」名單,預測這些公司將受到更大的衝擊。

香港恆生指數也未能倖免,ADR指數下跌1220點,顯示出市場的整體疲軟。滙豐ADR的跌幅更是低於香港市場10%。阿里巴巴美股的表現也令人擔憂,跌幅達到8%。這種下跌趨勢不僅影響了科技股,也蔓延至其他行業。例如,建行、中行和工行ADR均跌逾5%,顯示出金融股也受到關稅戰的負面影響。友邦和港交所等藍籌股也未能保持穩定,跌幅顯著。

關稅戰對科技股的影響尤其值得關注。由於科技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關稅的提高將直接增加生產成本,降低企業的競爭力。此外,關稅戰還可能導致貿易保護主義的加劇,阻礙技術的交流和創新。這對於依賴全球市場的科技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例如,申洲國際(02313)和創科實業(00669)分別急挫近14%及約12%,東方海外(00316)亦大幅下跌,反映了市場對出口股和航運股的擔憂。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取消中港小額包裹豁免關稅政策,更進一步加劇了電商股的壓力,阿里巴巴半日跌幅高達5.1%。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市場普遍悲觀,但仍有資金流入香港股市。数据显示,有288億元北水(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流入香港的資金)在逆市中撈貨,顯示出部分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的長期價值仍然抱有信心。然而,短期內,關稅戰的影響仍將持續,中企在短期內可能面臨沽壓。

總而言之,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關稅戰對全球金融市場,尤其是亞洲市場,造成了嚴重的衝擊。科技股、中概股和香港股市都受到了明顯的影響。投資者應密切關注關稅戰的進展,並謹慎評估風險,以應對市場的波動。雖然有資金逆市流入,但短期內市場仍可能受到負面因素的影響,需要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