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水見證骨肉親情,粵港合作實現雙贏
東江水,不僅是滋養香港的生命之源,更是粵港兩地深厚情誼的具體體現。自1965年開始供港至今,東江水已走過六十載春秋,它見證了香港的經濟騰飛與社會發展,也承載著兩地人民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在2025年這個特殊的年份,東江水供港60周年紀念活動陸續展開,從紀念展覽到高層會晤,無不彰顯著東江水在粵港關係中的重要地位。
東江水工程的啟動,源於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面臨嚴峻的供水危機。當時,香港人口迅速增長,本地水源遠遠無法滿足需求,市民生活和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制約。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廣東省決定開闢東江水源,跨越崇山峻嶺,將清澈的東江水引向香港。這項工程不僅解決了香港的燃眉之急,更為香港的經濟起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如多篇文章所提及,東江水是香港繁榮穩定的重要支撐,是粵港兩地合作的典範。廣東省為了確保供水安全,投入巨資建設水質監測站,並實施一系列生態保護工程,確保東江水源的清潔和穩定。
時至今日,東江水依然是香港重要的水源之一,每日供應香港超過七成以上的用水需求。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粵港兩地的合作也日益深化。除了供水本身,兩地在水資源管理、水質監測、生態保護等方面也展開了全方位的合作。例如,國家水利部與香港特區政府近期簽署了《涉水事務管理與合作的安排》,進一步加強了兩地在水資源方面的協調與合作。這種合作不僅保障了香港的供水安全,也促進了粵港兩地在水資源管理方面的經驗交流和技術創新。正如李家超行政長官和國家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在會面時所強調,東江水見證了粵港兩地的深情厚誼和騰飛發展,在水脈的連結下,粵港兩地的合作將繼續深化。
東江水供港60周年,不僅是慶祝一個水利工程的成功,更是回顧粵港兩地攜手共進的輝煌歷程。它提醒我們,粵港兩地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只有加強合作,才能實現共同發展和繁榮。未來,我們應繼續深化粵港在水資源方面的合作,探索更多創新模式,共同應對水資源挑戰,為大灣區的建設貢獻力量。同時,也應加強對東江水源地的生態保護,確保東江水能夠繼續滋養香港,見證粵港兩地的繁榮與發展。東江水不僅是水,更是情,是合作,是共同發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