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點穴道,效應看彈著—評海峽雷霆2025A演練射擊
近期,中國大陸解放軍東部戰區於4月1日發布未賦予演習代名的對臺演習消息,隨後在「海峽雷霆2025A」演練中進行了實彈射擊。香港《輕新聞》軍事博評人張競分析指出,此次演練將高雄永安液化石油氣接收站列為精準打擊目標,且瞄準點聚焦於港邊儲氣槽,而非卸載作業的高樁,顯示出戰略意圖的精準性與對潛在效應的考量。此舉不僅引發了廣泛關注,更凸顯了現代戰爭中,精準打擊與戰略威懾的重要性。
精準打擊的戰略考量
張競在分析中強調,選擇永安液化石油氣接收站作為目標,並瞄準儲氣槽而非卸載設施,體現了「打擊點穴道,效應看彈著」的戰略思想。傳統的戰爭模式往往追求對敵方軍事目標的全面摧毀,但現代戰爭更傾向於通過精準打擊,癱瘓敵方關鍵基礎設施,從而達到戰略目的。液化石油氣接收站作為重要的能源樞紐,一旦遭到破壞,將對台灣的能源供應造成嚴重影響,進而影響其經濟和民生。瞄準儲氣槽而非卸載設施,則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證打擊效果,同時避免不必要的附帶損傷,降低戰爭的政治風險。
這種戰略考量體現了現代戰爭中,對戰爭成本和政治後果的精細計算。在信息化的時代,戰爭不再是單純的武力對抗,更是一場信息戰、心理戰和政治博弈。精準打擊不僅可以提高戰爭效率,還可以降低戰爭的烈度,避免大規模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因此,精準打擊已成為現代戰爭的重要趨勢。
「海峽雷霆2025A」演練的信號釋放
「海峽雷霆2025A」演練的實彈射擊,不僅是對台灣的警示,也是對國際社會的信號釋放。通過展示精準打擊能力,解放軍意圖表明其有能力、有決心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此次演練的時機也值得關注,正值台灣局勢緊張之際,解放軍的行動無疑是對外部勢力干涉台灣事務的警告。
值得注意的是,東部戰區在演練通告中未賦予演習代名,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戰略意圖。未賦予代名,可以增加演習的突然性和不確定性,使對手難以預判其行動意圖。這種戰術上的隱蔽性,可以提高演習的實戰效果,同時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誤判和衝突。
未來展望與風險評估
「海峽雷霆2025A」演練的舉行,無疑加劇了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未來,台灣海峽的局勢可能更加複雜多變。一方面,解放軍將繼續加強軍事訓練,提高其精準打擊能力和戰略威懾能力;另一方面,台灣也將加強自身防禦,尋求外部勢力的支持。
然而,台灣海峽的衝突不僅僅是軍事問題,更是一個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面的複雜問題。任何一方的誤判或過激行為,都可能引發不可控的衝突。因此,各方應保持克制,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分歧,避免採取可能導致局勢升級的行動。
此外,國際社會也應積極參與,為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貢獻力量。通過外交斡旋、經濟合作等方式,促進兩岸關係的緩和,降低衝突的風險。只有通過和平的途徑,才能實現台灣海峽的長治久安,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繁榮。張競的分析,為我們理解此次演練的戰略意圖和潛在風險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也提醒我們,在複雜的國際局勢下,保持冷靜和理性,尋求和平解決方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