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英國及加拿大均面臨公立醫療系統中急症室輪候時間過長的問題,這已成為各地的共同挑戰。近年來,香港的公立醫院急症室長期擠滿人潮,輪候時間居高不下,不僅影響了醫療效率,也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脅。而英國和加拿大雖然提供免費或資助的醫療服務,但同樣面臨類似的困境。本文將比較港英加三地的醫療系統,探討急症室輪候時間挑戰的成因,並分析香港近期提出的醫療改革方案。
香港的公立醫療系統長期以來承擔著龐大的醫療需求,但資源卻相對有限。根據香港醫療政策研究中心(HKCCHP)的報告,2023年香港公立醫院的輪候時間已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問題。人口老化、慢性疾病患病率上升、以及對公立醫療服務的依賴等因素,共同導致了醫療資源的供需失衡。此外,醫護人員短缺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加劇了輪候時間的延長。近年來,香港的醫護人員流失情況嚴重,許多醫護人員選擇離開公立醫院,轉向私營醫療機構或移民海外,導致公立醫院的人手更加短缺。
英國的國民健康服務(NHS)同樣面臨著類似的挑戰。儘管NHS提供免費醫療服務,但由於人口增長、預算限制以及醫護人員短缺等因素,急症室的輪候時間也持續增加。根據《追新聞》的報導,英國的醫療系統同樣面臨醫護人手短缺及醫療需求增加的問題。為了應對這一挑戰,英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醫療投入、擴大醫護人員培訓規模、以及推動醫療服務的數字化轉型等。加拿大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境,其全民醫療保健系統雖然提供免費醫療服務,但由於地理因素、人口分散以及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急症室的輪候時間也較長。
為了改善香港公立醫療系統的困境,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於2025年3月25日公布了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案。該方案旨在理順住院、急症室及門診各層級服務的相對需求,並優化資源分配。根據方案,急症室將實施兩級收費制,經分流被評為第一類「危殆」及第二類「危急」病人將維持免費服務,而其他病人則需支付費用。此外,方案還建議增設住院門診收費上限,並調整非緊急的放射診斷和病理檢驗等服務的收費模式。根據《香港文匯網》的報導,新收費最快明年1月起分三階段實施。盧寵茂表示,此次改革旨在聚焦照顧「貧急重危」的病人,並優化醫療資源的分配。
然而,該改革方案也引發了一些爭議。一些市民擔心加價會增加醫療負擔,影響低收入人群的就醫權益。此外,也有專家指出,單純的收費改革可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公立醫院的輪候時間問題,還需要從增加醫療資源、改善醫護人員待遇、以及優化醫療服務流程等方面入手。根據《端傳媒Initium Media》的報導,政府表示以往的收費制度已經不可持續,因此需要進行改革。
總而言之,香港、英國和加拿大均面臨公立醫療系統中急症室輪候時間過長的挑戰。香港政府提出的醫療收費改革方案旨在優化資源分配,改善醫療服務的效率,但其效果仍有待觀察。要真正解決公立醫院的輪候時間問題,需要政府、醫療機構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從多個方面入手,增加醫療資源投入、改善醫護人員待遇、優化醫療服務流程、以及推動醫療服務的數字化轉型等。未來,香港的醫療系統需要不斷改革創新,以應對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並為市民提供更優質、更便捷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