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長洲商戶:旺丁不旺財,本地客多為掃墓,遊客行完山即走

清明節期間,長洲的市面人潮湧現,然而商戶們卻普遍反映「旺丁不旺財」的現象。儘管遊客數量增加,但消費意願並未顯著提升,許多遊客僅在掃墓後便匆匆離開,對本地商家的幫助有限。這種情況不僅在今年清明節期間出現,過去幾年也屢見不鮮,反映出長洲旅遊消費模式的轉變以及商戶面臨的挑戰。

長洲作為香港重要的掃墓地點,每逢清明節都會吸引大量本地遊客前往祭祖。然而,近年來,長洲的旅遊模式逐漸轉變,除了掃墓之外,越來越多的遊客將長洲作為一日遊的選擇,享受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漁村風情。儘管人潮增加,但這些遊客往往以掃墓為主要目的,完成祭拜儀式後便會離開,對本地餐飲、零售等行業的消費貢獻相對較小。香港01的報導指出,許多長洲商戶反映,清明節期間的生意與平日相若,甚至比疫情期間少了一半,主要客源為本地居民,且大多是掃墓遊客,拜山掃墓後便直接離開,鮮少有留下過夜或用餐的。

這種「旺丁不旺財」的現象,與疫情後的消費趨勢息息相關。疫情期間,由於出行限制,本地遊客的消費意願受到影響,許多人傾向於節省開支,即使外出旅遊也更注重性價比。隨著疫情緩和,出行限制逐步放寬,遊客數量有所增加,但消費習慣的改變卻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扭轉。TOPick的報導中,長洲茶樓東主杜先生表示,近日到訪長洲的遊客增多,形容是人山人海,但由於疫情的限聚令關係,每桌僅限兩人,對生意幫助不大,慨嘆只是旺丁不旺財。此外,太平清醮期間,長洲的客流量也高達3.6萬人次,但商戶仍感生意未見起色,反映出遊客消費模式的轉變。

除了消費習慣的改變,長洲商戶還面臨著其他挑戰。例如,長洲的交通便利性相對較差,前往長洲需要乘坐渡輪,這對一些遊客來說可能是一個不便之處。此外,長洲的住宿設施相對較少,難以滿足大量遊客的住宿需求。因此,長洲商戶需要積極尋求轉型,開發更多符合遊客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例如,可以開發具有長洲特色的手工艺品、美食等,吸引遊客購買。同時,也可以加強與旅行社的合作,推出更多長洲旅遊套票,吸引更多遊客前往。Now新聞的報導也指出,儘管長洲市面人山人海,但部分商戶仍對生意沒有信心,反映出他們對未來發展的擔憂。

總而言之,清明節期間長洲「旺丁不旺財」的現象,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疫情後的消費趨勢、遊客消費模式的轉變以及長洲自身所面臨的挑戰,都對本地商戶的經營造成了影響。面對這些挑戰,長洲商戶需要積極尋求轉型,開發更多符合遊客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同時,政府也應加大對長洲旅遊業的支持力度,改善交通便利性,增加住宿設施,為長洲的旅遊業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