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積極邁向2050年碳中和目標,政府已於2021年發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並設定了「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四大減碳策略。然而,要實現這個宏偉目標,不僅需要政策的制定,更需要策略的有效執行與定期檢視。近期,環保署宣布將於明年公布《氣候行動藍圖2050》的檢視結果,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於香港氣候行動進展的關注,以及對未來策略調整的期盼。智庫也紛紛提出建議,呼籲政府訂立更具體的策略,以確保香港能夠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
《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的制定,是香港應對全球氣候變遷的重要一步。根據《話你知:升溫控制1.5℃內須2050達碳中和》的評估結果,即使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以內,全球仍將面臨嚴峻的氣候問題,若升溫至2℃,影響將更加嚴重。例如,全球升溫1.5℃及2℃,將導致海平面分別上升0.4米及0.46米。這突顯了積極減碳的迫切性,以及制定長期氣候行動藍圖的重要性。藍圖中提出的四大策略,涵蓋了香港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旨在從源頭減少碳排放,並提升香港應對氣候變遷的韌性。其中,能源轉型被視為關鍵一環,環境局表示,本港將於2035年或之前停用燃煤作日常發電,僅保留作後備用途,並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除了能源轉型,創新科技在減碳方面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倡議利用創新科技減碳,例如碳捕獲及氫能等技術,可以有效降低工業生產和能源使用的碳排放。同時,推動綠色運輸,加速淘汰燃油車,轉向電動車或其他低碳交通工具,也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根據明報新聞網的報導,香港路面上的電動車數量正不斷增加,顯示市民對於綠色運輸的接受度越來越高。然而,要全面推廣電動車,還需要完善充電基礎設施,並提供相關的政策支持。此外,節能綠建也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段,透過採用更環保的建築材料和設計,可以有效減少建築物的能源消耗。
值得注意的是,要實現2050年碳中和的目標,不僅需要政府的努力,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正如HK 2050is Now所強調的,香港需要共同規劃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並積極參與氣候行動。這包括企業、機構和個人都應採取行動,減少碳足跡,並支持可持續發展的倡議。定期檢視《氣候行動藍圖2050》的執行情況,並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策略,是確保香港能夠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明年的檢視結果將為香港的氣候行動提供重要的參考,並為未來的政策制定指明方向。
總而言之,香港的氣候行動正處於關鍵時刻。環保署明年公布的《氣候行動藍圖2050》檢視結果,將是衡量香港氣候行動進展的重要標誌。智庫提出的策略建議,也為香港的未來氣候行動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只有透過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確保香港能夠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為子孫後代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同時,也應持續關注國際氣候變遷的最新發展,並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策略,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