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蒲崗找換店疑被騙億元遭淋紅油

新蒲崗近期接連發生涉及找換店的刑事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先後有多間找換店遭到淋紅油的襲擊,事件不僅造成財物損失,更引發對商業環境安全及債務糾紛的憂慮。警方已介入調查,但事件背後的原因及動機仍有待釐清。

新蒲崗衍慶街10號地下的空置舖位,於2022年11月15日下午被發現遭人淋潑紅油。現場一片狼藉,玻璃門及地面均沾滿紅油,明顯是蓄意破壞的行為。類似事件並非首次發生,觀塘廣場地下一間找換店亦曾在2022年4月5日凌晨被淋紅油,保安員發現後立即報警。警方將案件列作刑事毀壞進行調查,並積極追緝兇徒。值得注意的是,今次事件並非孤立個案,有消息指出,被淋紅油的找換店被指控欠款高達億元,且一年多前亦曾遭受過類似的襲擊。

面對接連發生的事件,涉事找換店的東主表現出不解與憤怒。在被記者追問時,東主直言:「(歹徒)應該搵錯門口」,暗示事件可能與自身無關,或兇徒誤以為是另一間找換店。然而,這種說法並未平息外界的猜測,反而引發更多疑問。究竟是債務糾紛導致的報復行為,還是其他原因所致?警方正在多方蒐集證據,以查明真相。此外,有分析指出,這些事件可能與「留手尾」有關,即債務人因不滿債權人而採取報復行動。這種情況在商業活動中並非罕見,但透過暴力手段解決問題,不僅無法解決問題,更可能觸犯法律。

除了找換店被淋紅油的事件外,社會上亦不時出現涉及債務糾紛的暴力事件。例如,葵涌大隴街亦曾發生單位遭淋紅油的事件,警方拘捕了兩名男子。這些事件反映出社會上存在一定的債務風險,以及部分人處理債務問題的方式不夠理性和合法。此外,立法會會議紀錄中也曾提及新蒲崗的經濟狀況,指出該地區的工資水平和租金壓力較大,可能導致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出現欠薪或拖糧的情況。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債務糾紛的風險。

總而言之,新蒲崗找換店遭淋紅油事件,不僅是一起刑事案件,更反映出社會上存在的債務問題和商業風險。警方應加強對商業區域的巡邏和監控,以維護商業環境的安全和穩定。同時,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強對企業的監管,確保其合法經營,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以降低債務風險。此外,社會各界也應共同努力,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商業環境,以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