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偉傑:中學生STEM創新活動百花齊放

中學生STEM活動百花齊放,體現教育創新與未來發展

近年來,STEM教育(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在全球範圍內受到廣泛關注,香港也不例外。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如何培養學生的STEM素養已成為教育界的重要課題。明報新聞網近期報導指出,香港中學生的STEM活動呈現百花齊放的景象,這不僅反映了教育體系對STEM教育的重視,也體現了香港在培養未來科技人才方面的努力。

香港仔工業學校為慶祝九十周年校慶,舉辦了一場由約四百名學生參與的活動,充分展現了學校對STEM教育的投入。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應援表演的構思源於學生自身,並在老師和TURNED-E! Education等專業STEM培訓機構的啟發和指導下完成。學生們花費了約半年的時間學習微電子知識、3D打印外殼、燈海圖案等技能,最終呈現出令人驚艷的成果。這充分證明了學生在STEM領域的潛力和創造力,以及專業指導對激發學生潛能的重要性。這種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實踐操作的STEM教育模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

STEM教育的蓬勃發展不僅體現在學校的活動中,也反映在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和企業開始提供STEM相關的培訓和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和實踐的機會。例如,TURNED-E! Education等機構的專業指導,為學生提供了系統的STEM知識和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相關技術。此外,政府也積極推動STEM教育,通過提供資金支持、課程改革等方式,鼓勵學校和教師將STEM元素融入教學中。這種多方合作的模式,為香港STEM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STEM教育不僅僅是學習科學知識和技術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學生往往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自主學習和實踐操作的機會。而STEM教育強調通過實際項目和挑戰,讓學生在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例如,香港仔工業學校的學生在設計和製作應援表演的過程中,不僅學習了微電子、3D打印等技術,還需要運用科學、數學等知識,並進行團隊合作和溝通協調。這種綜合性的學習方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競爭力。

展望未來,香港的STEM教育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一方面,需要繼續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的STEM素養和教學能力。另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將STEM元素融入各學科的教學中。此外,還需要加強與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和研究的機會。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創新,香港可以培養出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STEM人才,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也應關注如何將STEM教育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具備批判性思維和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