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宣布對多國商品加徵關稅,並強硬回擊中國的報復性措施,此舉不僅引發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升級,也對全球經濟前景蒙上陰影。特朗普政府此番動作,可視為其「美國優先」貿易政策的進一步體現,旨在減少貿易逆差、保護美國國內產業,並重新協商國際貿易規則。然而,這種單邊主義的貿易策略,也面臨著來自國際社會的廣泛質疑與反彈。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最初針對的是鋼鐵和鋁等特定產品,隨後逐步擴大至涵蓋更廣泛的商品。根據BBC的報導,特朗普政府已按下關稅戰的「核按鈕」,宣布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徵10%的關稅,而對中國等「違規嚴重國」的稅率更高。這一舉動,直接導致了中國的反制措施,包括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自4月10日起生效(香港01)。這種你來我往的關稅戰,無疑將加劇全球貿易摩擦,並對全球供應鏈產生深遠影響。
面對中國的反制,特朗普卻毫不退讓,在自家社交媒體Truth Social上發文稱,中國受到的打擊比美國嚴重得多,並呼籲美國人「要挺住」(singtao.ca)。他堅稱自己的經濟政策「永不改變」(Yahoo財經),顯示其在貿易問題上的強硬立場。然而,這種強硬姿態,也引發了對美國自身經濟的擔憂。中央社的報導指出,特朗普對180多個國家地區的銷美商品廣課10%基準關稅,以及對部分國家祭出高額對等關稅,可能對美國國內的消費者和企業造成負面影響。例如,加徵關稅可能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此外,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也引發了美國國內的批評。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關稅雖然短期內可能保護某些國內產業,但長期來看,會阻礙國際貿易,降低經濟效率,並損害美國的國際形象。Radio Free Asia的報導指出,特朗普指責中國的玩法是錯的,但其自身發動的關稅戰,也同樣可能對全球經濟造成破壞。儘管特朗普試圖將關稅政策描繪成「必要之惡」,旨在使美國工業重生(BBC),但其真實效果仍有待觀察。更重要的是,這種單邊主義的貿易策略,可能導致國際貿易體系的崩潰,並引發更嚴重的經濟危機。
總而言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是一場高風險的博弈。雖然其目標是保護美國經濟,但其手段卻可能適得其反,加劇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並對全球經濟造成負面影響。面對中國的強硬反制,特朗普的強硬態度或許能顯示其決心,但更需要的是謹慎的策略和開放的態度,以避免貿易戰進一步升級,並尋求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貿易爭端,維護全球貿易體系的穩定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