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署調整水費 期望收回成本用戶自付

香港水費調整議題持續發酵,水務署正積極檢討現行水費制度,目標在於收回成本並落實「用者自付」原則。近年來,香港的水務經營狀況面臨挑戰,收回成本比例持續下降,加上市民節約用水意識提升,促使政府重新審視水費政策。本文將深入探討香港水費調整的背景、具體措施以及可能帶來的影響,並展望未來水資源管理的發展方向。

香港的水費制度長期以來備受關注,其核心原則是「用者自付」和「收回服務成本」。然而,根據立法會資料顯示,水費自1995年2月起至今已近三十年未有全面調整,導致水務署的收回成本比例不斷下降。星島日報報導指出,目前水務經營賬目的成本收回率僅為79%,創下歷史新低。這意味著政府需要額外撥款來補貼水務運營的虧損,增加了公共財政的壓力。水務署署長黃恩諾多次強調,調整水費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水務系統的可持續發展,並鼓勵市民更有效地利用水資源。

水務署在檢討水費調整方案時,面臨著多重考量。一方面,需要確保水費調整不會對市民的生活造成過大的經濟負擔,特別是低收入家庭。另一方面,水費調整的幅度必須足以收回成本,並為水務系統的升級和維護提供充足的資金。黃恩諾署長在多個場合表示,當局正在審慎研究水費調整方案,並會充分考慮民生和經濟因素。香港01的報導指出,黃恩諾強調,水費調整的目標是用者自付,同時也要鼓勵節約用水。此外,水務署也注意到,疫情期間市民用水量有所下降,這也影響了水務的收支平衡。

除了調整住宅水費外,水務署也在考慮對大額用水行業徵收更高的水費。香港電台新聞報導稱,一些大額用水行業冀望水費調整能夠循序漸進,避免對其經營造成過大的衝擊。水務署表示,將會與各行業代表進行充分溝通,以制定出既能收回成本,又能兼顧各方利益的水費調整方案。TOPick的報導也提到,水務署署長黃恩諾表示,仍在審慎研究調整水費,強調目標是用者自付。橙新聞則指出,水務署去年開始檢討水費,現仍在審慎研究中,除希望收回成本,亦要考慮民生和經濟情況。

展望未來,香港的水資源管理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以及經濟發展都對水資源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務署需要不斷提升水務系統的效率,減少漏水,並積極推廣節水技術和措施。同時,水務署也需要加強與市民的溝通,提高市民的節水意識,共同應對水資源挑戰。水費調整只是水資源管理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可持續的水資源管理體系,確保香港的供水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政府應持續投資於水務基礎設施的升級和維護,並鼓勵創新技術的應用,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此外,加強國際合作,學習其他國家和地區在水資源管理方面的經驗,也有助於提升香港的水資源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