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將重創台灣保健食品市場 代工優勢岌岌可危

美國前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近期再度成為國際貿易關注焦點。不僅對多國產品加徵關稅,更點名台灣可能面臨半導體、藥品等關鍵產業的關稅壓力。此舉不僅可能重擊台灣的出口導向經濟,更讓台灣的製藥與保健食品產業面臨嚴峻挑戰,憂心喪失代工優勢,甚至引發缺藥危機。本文將深入探討川普關稅政策對台灣的影響,以及相關產業應對的策略。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最初以「對等關稅」為名,針對對美國徵收高額關稅的國家進行報復。根據報導,台灣現行對進口保健食品課徵30%關稅,而汽車關稅則為17.5%。美國以此為由,對台灣祭出32%的對等關稅,並表示很快會對半導體與藥品開徵關稅。這項政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不僅直接增加了台灣產品輸美的成本,更可能引發一連串的產業鏈反應。

首先,保健食品產業首當其衝。台灣保健營養食品公會指出,進口關稅的大幅降低將對本土產業造成嚴重衝擊,可能加速保健食品業外移,甚至導致外商撤廠,影響國內整體產業鏈。由於台灣保健食品的關稅相對較高,一旦美國降低關稅,將使美國產品在價格上更具競爭力,台灣產品的代工優勢將不復存在。業者只能「苦笑」面對這波衝擊,積極尋求轉型與升級。

其次,藥品產業也面臨缺藥風險。雖然台灣輸美的藥品數量不多,但美國對藥品加徵關稅仍可能導致全球藥品供應鏈的緊張。藥師公會全聯會提醒,環環相扣的情況下,美國藥品產量可能減少,加上台灣健保給付藥價偏低,藥廠可能會優先將藥品賣到其他國家,導致台灣面臨缺藥危機。為此,藥師公會建議政府考慮增加藥品儲量,以應對可能的供應中斷。

此外,半導體產業也受到波及。儘管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看似針對特定產業,但其影響範圍遠不止於此。川普曾點名美國有98%的晶片生意跑到台灣,暗示可能對台灣半導體產品加徵關稅。這對於台灣經濟而言,無疑是一大警訊。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經濟的支柱,一旦受到關稅影響,將對台灣的經濟成長造成重大阻礙。專家指出,對台灣半導體加徵關稅,無異於「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將損害美國自身的利益。

面對川普關稅政策的挑戰,台灣政府與相關產業必須積極應對。首先,政府應加強與美國的溝通協商,爭取更優惠的貿易條件,避免關稅進一步升級。其次,產業應積極轉型升級,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降低對代工的依賴。此外,政府應鼓勵企業分散市場,開拓新的出口市場,降低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同時,也應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共同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

總而言之,川普的關稅政策對台灣的經濟與產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保健食品、藥品、半導體等關鍵產業都可能受到衝擊。面對這波挑戰,台灣政府與相關產業必須團結一致,積極應對,才能化危機為轉機,確保台灣經濟的持續發展。未來,台灣應更加重視產業升級與多元化市場的發展,以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並在全球貿易中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