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回應特朗普對等關稅:採取強硬措施」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宣布的「對等關稅」計畫,不僅引發全球貿易緊張,更可能對美國自身的印太戰略造成重大衝擊,甚至有助於中國大陸推動區域內自由貿易的發展。此舉不僅針對中國,更擴及越南、柬埔寨、印度、歐盟及日韓等眾多國家,其影響深遠且複雜。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表面上旨在保護美國國內產業,實則可能重塑全球貿易格局。根據香港01的報導,特朗普於4月2日宣布此計畫,對所有進口品徵收10%的最低基準關稅,並針對不同國家設定不同的稅率,例如中國高達34%、越南則高達46%。此舉無疑是對全球貿易體系的一次重大挑戰,也讓各國不得不重新評估其對美出口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並非孤立事件。早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就開始對中國加徵關稅,促使部分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至越南,如BBC的報導所示。這導致越南對美國的出口大幅增長,但也凸顯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此次「對等關稅」的擴大範圍,更可能加速企業將生產基地遷出美國的趨勢,進而削弱美國的製造業基礎。此外,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終止原本適用於中國的小額包裹免稅條款,更直接衝擊了中國電商如Shein和Temu的業務,顯示其對華政策的強硬立場。

更深層次的影響在於,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撕毀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布局。美國一直以來致力於在印太地區建立一個以自身為中心的貿易體系,以對抗中國大陸的影響力。然而,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不僅疏遠了盟友,也為中國大陸提供了推動自身區域貿易倡議的機會。例如,中國大陸可以藉此機會,加強與東南亞國家、日韓等國家的貿易合作,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發展,進而提升其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Yahoo財經的報導指出,中國大陸已對美國商品採取反制措施,加徵關稅,這將進一步加劇貿易摩擦,並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放緩。

香港工商界也對美國大幅加徵關稅表示無奈,認為此舉將對香港的貿易活動造成不利影響。正如news.tvb.com的報導,香港郵政暫維持美國郵遞服務不會代收所謂關稅,但關稅的增加無疑會增加企業的成本,並降低其競爭力。

總而言之,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是一把雙刃劍。它可能在短期內保護美國國內產業,但長期來看,卻可能損害美國的國際形象,削弱其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影響力,並為中國大陸提供發展自身區域貿易倡議的機會。面對這一複雜局面,美國需要重新審視其貿易政策,並與盟友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才能維護自身的利益,並促進全球貿易的繁榮。未來,如何平衡保護主義與自由貿易,將是美國政府面臨的重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