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水費制度長久未變,近年來成本回收率持續下降,加上水資源日益珍貴,水費檢討的呼聲日益高漲。水務署署長近期表示,目前仍在審慎研究以「目標用者自付」的方式,鼓勵節約用水,這項議題牽涉廣泛,需要周全考慮。本文將深入探討香港水費制度的現狀、檢討的必要性,以及可能採取的方案,並分析其對市民生活及水資源管理的影響。
香港的水費制度自1995年以來,至今近三十年未有調整,這與通脹及水務運營成本的上升形成鮮明對比。根據立法會的文件顯示,政府的水費政策一直秉持「用者自付」及「收回服務成本」的原則,但由於水費長期維持不變,水務署的成本回收率連年下降。這意味著水務署的運營虧損日益增加,最終可能需要政府財政補貼,增加納稅人的負擔。此外,低廉的水費也可能導致浪費,不利於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水務署在審核開支預算時也指出,老化的水管網絡需要持續維護和更新,這也增加了運營成本。
面對水費制度的挑戰,檢討水費已成為迫在眉睫的需求。一方面,調整水費可以改善水務署的財務狀況,確保其有足夠的資金進行基礎設施的維護和升級,提升供水服務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透過實施「目標用者自付」的機制,可以鼓勵市民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具體而言,可以考慮採用分級水費制度,即根據用水量設定不同的收費標準,用水量越大,單價越高。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抑制高耗水量用戶的用水行為,促使其更加珍惜水資源。Civic Exchange 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只要高耗水量用戶無需承擔相應的責任,改革就會困難重重。
然而,水費檢討也需要審慎處理,避免對市民生活造成過大的影響。水務署在回覆傳媒查詢時強調,水費是複雜的議題,需要全面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要確保水費調整的幅度合理,避免對低收入家庭造成過重的經濟壓力。另一方面,要加強市民的節水意識,推廣節水措施,鼓勵市民養成良好的用水習慣。此外,政府也應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水資源供應方案,例如開發海水淡化技術、加強雨水收集利用等,以提高香港的水資源安全。水務署署長也表示,政府公用事業政策是以「用者自付」原則及收回成本作為基礎,但同時也需要考慮市民的負擔能力。
總而言之,香港水費制度的檢討是水資源管理的重要一環。透過調整水費,可以改善水務署的財務狀況,鼓勵市民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然而,水費檢討也需要審慎處理,避免對市民生活造成過大的影響。未來,政府應在確保水務運營可持續性的前提下,兼顧市民的負擔能力,制定合理的水費政策,並加強水資源管理,為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加強與廣東省的合作,共同推動區域水資源共享,也是保障香港水資源安全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