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華徵對等關稅 企業面臨被取代危機 林宣武:香港或迎來新機遇

美國對華徵收對等關稅,不僅對兩國貿易造成直接衝擊,更讓許多依賴美國市場的企業面臨被取代的危機。香港作為重要的國際貿易樞紐,也難逃波及。本文將深入探討美方徵收關稅對企業的影響,分析其可能造成的產業鏈重塑,以及香港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與面臨的挑戰。

美國近期宣布對華徵收累計高達54%的關稅,此舉引發了全球關注。香港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指出,部分企業過去並未積極部署轉型到其他國家,如今可能失去美國市場,但短期內難以完成轉型,正面臨被取代的困境。這不僅關乎企業的生存,更涉及大量勞工的就業問題。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企業必須重新評估其供應鏈策略,尋找替代市場,並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競爭力。

關稅的影響並不僅限於直接出口美國的企業。由於全球貿易的高度互聯互通,關稅的增加往往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導致物價上漲,進而影響整體經濟環境。分析普遍認為,美國額外加徵關稅,最終將由美國進口商及消費者承擔。然而,對於中國而言,長期衝擊可能有限。林毅夫認為,不應過度高估貿易戰對中國的影響,並建議利用好內循環優勢,借道實現出口美國。這種策略旨在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並通過國內市場的發展來抵禦外部衝擊。

香港作為一個高度開放的經濟體,其貿易樞紐地位也將受到衝擊。美國對幾乎全球加徵「對等關稅」,勢必影響出口業,有學者預料,香港和新加坡的貿易樞紐地位會受到負面影響。加上中國及「中國+1」國家加稅幅度較大,影響更為顯著。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表示,美國部分關稅措施即時生效,對於出口往美國市場的港商影響很大,但由於各國與美國的談判尚存變數,企業目前暫無明確對策。面對這種不確定性,香港企業需要加強風險管理,多元化市場,並積極尋求政府的支持,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挑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此舉嚴重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損害了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中國外交部已明確表示堅決反對,並敦促美國糾正錯誤做法。然而,在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這種爭端可能持續存在,並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總而言之,美國對華徵收對等關稅,不僅對企業帶來了生存壓力,也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香港作為重要的貿易樞紐,必須積極應對挑戰,尋找新的發展機遇。企業應加強風險管理,多元化市場,並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競爭力。政府應提供支持,協助企業轉型升級,並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談判,維護公平貿易環境。展望未來,全球經濟的走向充滿不確定性,唯有不斷創新,積極應變,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