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等關稅」全球震盪 美媒:四大日常用品或首當其衝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再次當選,並迅速祭出新一輪關稅措施,引發全球關注。他宣布將對所有進入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10%的「基準關稅」,並針對特定國家實施更高額的「對等關稅」,其中對中國的關稅高達34%,歐盟為20%,英國和巴西為10%,日本和韓國等則相對較低。此舉不僅重燃了貿易戰的疑慮,更可能對全球經濟和消費者的生活產生深遠影響。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基於他長期以來主張的保護主義貿易理念。他認為,美國長期以來在貿易中處於劣勢,許多國家利用低廉的勞動力和不公平的貿易慣例,從美國獲取了巨額利益。因此,通過提高關稅,可以保護美國國內產業,增加就業機會,並縮小貿易逆差。然而,這種單邊主義的貿易政策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強烈批評,許多國家認為這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則,並可能引發貿易報復,最終損害全球貿易體系。

此次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措施,特別是針對中國的34%關稅,引起了中國的強烈反彈。中國隨即宣布,將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徵34%的關稅,形成直接的對抗。香港01的報導指出,儘管白宮表示半導體出口暫時可豁免,但特朗普已明確表示很快就會對半導體、藥品等關鍵領域徵收關稅。這種關稅戰的升級,無疑將加劇全球供應鏈的緊張,並可能導致物價上漲。Yahoo財經也報導,美國對全球多國徵收「對等關稅」,累計關稅已增至54%。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並非針對所有商品,而是有選擇性地針對某些特定產業。例如,DW的報導指出,川普政府公佈了一系列不受到此次對等關稅影響的商品,包括早前已被加徵關稅的鋼鐵、鋁和汽車,以及目前暫時未受影響的銅、藥品、半導體和木材。這種選擇性關稅,可能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在不同產業之間的權衡,以及對特定產業的戰略考量。BBC的報導也強調,特朗普將對所有進入美國的進口產品加徵10%的「基準關稅」,這將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除了關稅措施之外,特朗普還採取了一系列其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例如要求企業將生產線遷回美國,限制外國投資,以及退出一些國際貿易協定。這些措施的共同目標,都是為了實現美國經濟的獨立自主,並提升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力。然而,這些措施也可能導致全球貿易碎片化,降低全球經濟的效率,並增加國際政治風險。正如Yahoo財經引述全球化智庫創始人王輝耀的觀點,特朗普的關稅讓貿易夥伴之間走得更近,最終損害的是美國自身的利益。

總而言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一把雙刃劍,既可能保護美國國內產業,也可能引發貿易戰,損害全球經濟。此次新一輪關稅措施的推出,無疑將加劇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並對各國的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面對這種複雜的局面,各國政府需要保持冷靜,加強溝通協調,共同維護全球貿易體系的穩定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