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喝乳製品 降低痛風風險44%」

近年來,痛風的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呈現上升趨勢,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也對醫療體系造成負擔。痛風是一種因尿酸代謝異常引起的疾病,長期高血尿酸會導致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軟組織等部位,引起發炎反應,造成劇烈疼痛。除了藥物治療外,飲食控制在痛風的預防和管理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近年來的研究顯示,日常飲食中某些食物的選擇,例如乳製品的攝取,與痛風的發生風險息息相關。本文將深入探討乳製品在痛風患者飲食中的作用,並結合相關研究數據,提供更全面的飲食建議。

乳製品與痛風風險的降低

美國近期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的大型研究,為我們揭示了乳製品與痛風風險之間的密切關係。該研究發現,每天飲用乳製品的人,痛風發生的機率竟降低高達44%。這項發現令人振奮,也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研究指出,乳製品中的成分有助於促進尿酸的排出,從而降低血液中的尿酸濃度。其中,低脂牛奶和無糖優格的效果尤為顯著。這與乳製品中含有糖巨肽(GMP)和乳脂蛋白G600等成分有關,這些成分被認為具有降低血尿酸、預防痛風發作的作用。知乎上也有相關討論,指出乳制品可以降低痛風風險44%。

痛風患者的飲食策略:中普林食物的適量攝取

除了增加乳製品的攝取外,痛風患者在飲食方面還需要注意其他方面的調整。根據好食課的營養師解析,食物可以分為高普林、中普林和低普林三類。痛風患者應盡量避免高普林食物,如動物內臟、紅肉、海鮮等。而中普林食物,如發酵飲品(優酪乳、養樂多)、瘦肉、雞胸、豆製品(豆漿、豆腐、豆干等),則可以適量食用,但急性發作期仍應避免。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普遍認為大豆製品是痛風患者的禁忌,但實際上,適量攝取大豆製品並不會顯著增加尿酸水平。健康2.0的報導指出,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2016年診治指引中也提到,飲食控制僅能使血尿酸下降約1.0 mg/dL,因此單靠飲食無法完全控制血尿酸值。

生活習慣與飲食的協同效應

除了飲食調整外,生活習慣的改變對於痛風的預防和管理也至關重要。香港01的報導指出,不規律的飲食時間會影響腸胃功能,進而影響尿酸代謝,增加痛風發生的風險。因此,定時定量飲食,保持腸胃規律工作,對於控制尿酸水平至關重要。此外,早安健康的報導也強調,限制飲酒、避免高果糖玉米糖漿、減重是控制痛風的三大要點。果糖代謝的過程會產生普林,過量攝取果糖會增加痛風風險。而減重可以降低體內脂肪含量,從而減少尿酸的產生。良醫健康網也提到,地中海飲食模式,富含堅果、水果、蔬菜、低脂乳製品和全穀物,有助於降低痛風的發生。

總而言之,痛風的預防和管理需要綜合考慮飲食、生活習慣和藥物治療等多個方面。增加乳製品的攝取,特別是低脂牛奶和無糖優格,可以有效降低痛風風險。同時,痛風患者應注意適量攝取中普林食物,避免高普林食物,並保持規律的飲食時間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我們對於痛風的認識也在不斷提高。未來,我們可以期待更多針對痛風飲食的精準建議,幫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