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成就背後基本法的力量 譚耀宗揭示國家支持的關鍵

2025年4月4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以下簡稱《基本法》)頒布35周年的重要歷史時刻。這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法律,成功引導香港從港英時期轉變為「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體制,並在新時代繼續推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1]。本文將探討《基本法》在香港的實踐成效、其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以及未來的展望。

《基本法》的重要性與實踐成效

《基本法》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性文件,與《憲法》共同構成了香港特區的憲制基礎,體現了中央與香港之間緊密而不可分割的關係[1]。它成功保障了香港的繁榮穩定,並在新時代繼續推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基本法》共9章160條,全面規定了中央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係、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政治體制、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對外事務等各個方面[1]。

對香港居民權利自由的保障

《基本法》第三章以19個條文詳細規定了香港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構建了一套全面保障香港居民權利自由的法律體系。這些權利和自由包括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組織和參加工會、罷工的權利和自由等[1]。此外,《基本法》第39條還明確規定《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和國際勞工公約適用于香港的有關規定繼續有效,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予以實施[1]。

對香港經濟的影響

《基本法》對香港經濟的影響深遠。它保障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財產權制度,增強了投資者信心。根據《2024年世界經濟自由度報告》,香港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1]。此外,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其經濟地位更加鞏固[1]。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譚耀宗表示,《基本法》在香港行之有效,帶領香港創造了不少經濟成就,這些成就離不開國家的支持[4]。

「一國兩制」的實踐與未來

「一國兩制」是《基本法》的核心價值。這一體制使香港在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留其特色和優勢[1]。前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指出,基本法的起草初心完全符合了回歸之前市民最關心的兩大要求,即生活方式不變、經濟制度不變[2]。香港作為國家的一部分,同時享有許多受惠於《基本法》的獨特優勢,如可單獨與外國簽訂航空協議,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之一,並以中國香港名義全面參與國際活動[2]。

《基本法》在香港的實踐與挑戰

在過去35年中,《基本法》在香港的實踐面臨了多次挑戰。例如,2019年的社會動盪和全球疫情對香港經濟造成了重大衝擊[1]。然而,香港經濟展現出強大韧性,2023年後迅速復蘇[1]。此外,香港特區政府加強青年教育,與教育局以及勵進教育中心等機構開展活動,舉辦憲法、國安法等專題講座,組織師生赴內地考察交流[2]。

未來展望與反思

展望未來,香港將繼續在《基本法》的指導下,鞏固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深化與內地的合作,並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實現長期繁榮穩定[3]。全社會應全力以赴地學習和認識《基本法》,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香港繁榮穩定[3]。此外,香港未來將延續《基本法》的核心價值,做有利國家與民族的事,絕不做有害的事[2]。

總之,《基本法》在香港的實踐取得了舉世瞩目的成就,成功保障了香港的繁榮穩定,並在新時代繼續推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隨著《基本法》頒布35周年,香港將繼續在這一框架下實現長期繁榮穩定,鞏固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為國家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資料來源:

[1] zijing.com.cn

[2] www.wenweipo.com

[3] www.youtube.com

[4] www.orangenews.hk

[5] www.dotdotnews.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