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為母港郵輪增勢 体育園商圈迎來新機遇」

近年來,香港積極發展郵輪經濟,並將其與體育、旅遊等產業結合,以提升整體經濟效益。以香港為母港的郵輪數量顯著增加,不僅帶動了郵輪旅遊的蓬勃發展,更為體育園商圈注入了新的活力。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的統計,去年共有30家郵輪公司派船來港,較前一年增加12家;郵輪旅客總流量達35.5萬人次,按年上升63%。這一趨勢預示著香港郵輪經濟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郵輪經濟的復甦與母港地位的確立

疫後,全球旅遊業逐漸復甦,香港也積極搶抓機遇,大力推動郵輪旅遊的發展。學者黃家榮指出,利用香港作為母港的郵輪數量正逐漸增加,目前已佔香港停泊郵輪數目的一半。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郵輪選擇香港作為其航程的起點和終點,而非僅僅作為過境停靠港。母港地位的確立,不僅能為香港帶來更多的郵輪停泊機會,更能吸引更多國際旅客,進而刺激本地消費。東周刊分析指出,在港登船或離船的母港旅客,其平均消費額通常比過境郵輪客人高出一至兩倍,這也進一步強化了發展母港郵輪的經濟效益。

啟德體育園與郵輪碼頭的協同效應

啟德體育園的落成,為香港郵輪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助力。啟德體育園不僅是一個大型的體育賽事舉辦場地,更是一個集體育、娛樂、商務於一體的綜合體。經民聯旅遊事務委員會主席黃進達認為,郵輪泊港將為香港帶來更多國際旅客,而啟德體育園的落成,將吸引更多盛事活動進駐,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和吸引力。文匯報也指出,應將啟德體育園與啟德郵輪碼頭、香港機場航天城協同發展,將啟德體育園列入灣區「一程多站」跨境遊的重要景點,大力發展郵輪遊及遊艇經濟。這種跨產業的協同效應,將最大程度地發揮香港的資源優勢,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郵輪經濟的未來展望與挑戰

展望未來,香港郵輪經濟的發展前景廣闊。隨著啟德郵輪碼頭合約即將於2028年屆滿,特區政府計劃在今年招標,並要求投標的營運商承諾增加郵輪停泊量。這表明政府對郵輪經濟的高度重視,並將積極採取措施,吸引更多的郵輪公司選擇香港作為母港。然而,在發展郵輪經濟的同時,香港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例如,如何提升郵輪碼頭的接待能力,如何優化郵輪旅客的入境流程,如何開發更多與郵輪旅遊相關的旅遊產品等。此外,外部因素,如國際經濟形勢、地緣政治風險等,也可能對香港郵輪經濟的發展產生影響。因此,香港需要不斷創新,積極應對挑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總而言之,以香港為母港的郵輪增勢帶旺體育園商圈,是香港經濟發展的一個積極信號。通過不斷完善相關政策,加強跨產業合作,提升服務質量,香港有望將郵輪經濟打造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並為市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