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近期遭受重創,市場普遍將矛頭指向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的關稅政策。這項政策不僅引發全球貿易戰的擔憂,更對美國自身經濟造成了多維度的衝擊。從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到企業利潤的下滑,再到消費者物價的攀升,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正在深刻地改變著美國經濟的格局。
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實施,最初旨在保護美國國內產業,減少貿易逆差,並促進就業。然而,其效果卻與預期大相徑庭。根據報導,特朗普除了公布針對所有貨品的10%關稅,還向60多個存貿易逆差的貿易伙伴徵收額外關稅,其中中國為34%,台灣32%,日本24%,歐盟20%。部份國家關稅率更超過四成,這無疑加劇了全球貿易緊張局勢。
美股「血洗」背後的關稅因素
近期美股的暴跌與特朗普關稅政策的關聯性日益密切。4月3日,美國三大股指期貨維持跌勢,道瓊期貨瀉1800點,納指期貨挫逾5%。更甚者,美股週四(3 日) 慘遭大屠殺,市值一夕蒸發3 兆美元,道瓊狂瀉超1600 點。恐慌指數VIX飆超39%,反映了市場對未來經濟前景的極度擔憂。這波「血洗」直接源於市場對全球貿易戰風險的預期,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正是引發這一風險的主要推手。關稅的提高直接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了其盈利能力,進而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此外,關稅還可能導致供應鏈的中斷,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波動。
關稅政策對美國企業的衝擊
特朗普關稅政策對美國企業的衝擊是全方位的。一方面,企業需要支付更高的進口關稅,增加了生產成本,降低了競爭力。另一方面,關稅還可能引發報復性措施,導致美國企業在海外市場面臨更大的阻力。例如,美國對中國徵收關稅後,中國也採取了相應的報復措施,對美國商品徵收關稅,這使得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大幅下降。此外,關稅還可能導致企業投資意願的降低,進而影響了經濟增長。白宮表示,商務部長將於90日內提交報告,評估有關行政命令,顯示出對政策影響的擔憂。
消費者與金融市場的代價
除了企業之外,消費者和金融市場也為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付出了代價。關稅的提高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導致物價上漲,降低消費者的購買力。同時,金融市場的波動也可能導致投資損失,影響消費者的財富。根據報導,特朗普關稅政策是一次高風險的經濟實驗,其效果取決於全球博弈與國內耐力的平衡。短期看,消費者、企業乃至金融市場已為「美國優先」付出代價。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取消對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小額包裹豁免關稅政策,5月2日起生效,這也將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物成本。
總而言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其初衷是保護美國國內產業,但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卻不容忽視。美股的暴跌、企業利潤的下滑、消費者物價的攀升,都表明這項政策正在對美國經濟造成深刻的衝擊。未來,美國政府需要重新評估其關稅政策,尋找更加平衡和可持續的貿易策略,以避免對經濟造成更大的損害。同時,全球各國也需要加強合作,共同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維護全球貿易體系的穩定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