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近期指責中國在南美洲國家圭亞那建設的公路質量低劣,甚至聲稱自己行經該路段時“差点得脑震荡”,引發國際關注。然而,中國外交部迅速作出回應,堅決駁斥了這一說法,並指出美方所指的項目並非由中國企業承建,且圭亞那方面已對此作出澄清。此事件不僅凸顯了中美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也反映出美國對中國在拉美地區影響力的擔憂。
美國對中國在圭亞那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出質疑,並非孤立事件。近年來,美國一直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並在經濟、政治、軍事和外交等各個領域對中國實施競爭性政策。正如《美國對華全面競爭戰略及中美關係新變局》一文所指出的,特朗普政府時期已明確將中國定位為戰略對手,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中國進行戰略壓制。這種戰略競爭的長期性,使得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也增加了雙方在國際事務上的摩擦。魯比奧的指責,可以視為美國試圖削弱中國在拉美地區影響力,並為自身提供替代方案的舉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回應魯比奧的指責時,語氣強硬地表示,美方所指的道路項目並非中國企業承建,且圭亞那方面已作出澄清,質疑魯比奧“睁眼说瞎话”。這種直接回應,體現了中國維護自身企業聲譽和國家利益的決心。事實上,中國在圭亞那的投資和建設項目,旨在幫助圭亞那改善基礎設施,促進經濟發展,提升民生福祉。這些項目並非旨在擴大中國的政治影響力,而是基於互利共贏的原則。此外,中國一直強調在海外建設項目中遵守國際標準和當地法規,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對中國在圭亞那的公路建設提出質疑,也可能與美國自身在拉美地區的戰略利益有關。美國一直將拉美地區視為自己的“後花園”,並試圖通過提供援助和投資來維持其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中國在拉美地區影響力的不斷提升,無疑對美國構成了挑戰。因此,美國可能會利用各種機會來抹黑中國在拉美地區的形象,並試圖阻止中國進一步擴大其影響力。然而,這種做法不僅無法阻止中國在拉美地區的發展,反而可能適得其反,加劇中美之間的對立和緊張。
總而言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指責中國在圭亞那建設公路質量差一事,是中美戰略競爭的又一體現。中國堅決駁斥了這一指責,並強調項目並非由中國企業承建,且圭亞那方面已作出澄清。此事件凸顯了美國對中國在拉美地區影響力的擔憂,以及中美關係持續緊張的現實。未來,中美雙方應加強溝通和對話,尋求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解決分歧,共同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