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法官逆潮流:岑耀信新書揭勇氣與挑戰

岑耀信,英國最高法院前法官,近期因其對香港法治的評論與批評,再次引發廣泛關注。他不僅在卸任香港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後,持續透過撰文及公開發言,表達對香港司法環境的憂慮,更指出香港正逐漸滑向極權主義。這些言論引發了香港特區政府的嚴正駁斥,也激起了社會各界的討論。本文將深入探討岑耀信的觀點,分析其言論背後的脈絡,以及這些評論對香港法治和政治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

法官的勇氣與政治壓力

岑耀信在其新書中強調,香港法官在當今的政治環境下,需要具備相當的勇氣,才能「逆政治潮流而行」。他以多宗案件為例,指出香港法官在審理涉及政治敏感案件時,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不僅來自於政府,也可能來自於社會輿論,甚至來自於來自中國大陸的影響。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法官需要堅守獨立審判的原則,不受任何外部勢力的干擾,才能維護法治的尊嚴。

岑耀信的觀點,反映了香港法治在近年來所面臨的挑戰。自2019年反修例事件以來,香港的政治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國安法的實施,以及對政治參與的限制,使得香港的自由空間受到壓縮。在這種背景下,法官的獨立性受到了嚴峻的考驗。許多人擔心,法官可能會受到政治壓力的影響,而無法公正地審理案件。

然而,也有聲音認為,岑耀信的言論過於悲觀,甚至有誇大其詞之嫌。香港特區政府多次強調,香港的法治仍然受到充分的保障,法官可以獨立審判,不受任何干擾。此外,香港的法律制度仍然是健全的,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可以根據法律和證據作出判決。

國安法下的司法審視

岑耀信對香港法治的批評,特別集中在國安法對香港司法制度的影響。他認為,國安法的實施,使得香港的審訊自由受到了嚴重的限制。他指出,在國安案件中,被告人往往難以獲得公正的審判,因為法官可能會受到政治壓力的影響,而傾向於對被告人不利的判決。

國安法確實對香港的司法制度帶來了一些變化。例如,國安案件的審理程序更加嚴格,被告人的權利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此外,國安法還規定,某些案件可以由中國大陸的法院審理,這使得香港的司法主權受到了挑戰。

儘管如此,香港的法官仍然在努力維護法治的尊嚴。在審理國安案件時,他們會盡力確保被告人獲得公正的審判,並根據法律和證據作出判決。然而,在國安法的框架下,法官的空間受到了限制,他們需要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辭任與政治立場的爭議

岑耀信在今年提早辭任香港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也引發了廣泛的爭議。他聲稱,辭任是因為他對香港的法治前景感到悲觀。他認為,香港正在慢慢變成一個極權社會,即使現時仍有不少本地法官仍然受人尊敬,但他們只能在中國創造的「不可能政治環境」當中運作。

然而,香港特區政府對岑耀信的辭任表示遺憾,並批評他的言論是對香港法治的抹黑。政府指出,岑耀信在辭任前曾拒絕參與英國政府「鼓動針對香港司法機構的政治杯葛」,並承諾香港法官「應受到他們的海外同儕支持,而非被背棄」,現在他卻選擇背棄香港。

岑耀信的政治立場也受到了質疑。有人認為,他是一位自由派人士,對中國大陸的政治制度持批判態度。因此,他的言論可能帶有個人偏見,而不能客觀地反映香港的真實情況。

總而言之,岑耀信的言論反映了香港法治在近年來所面臨的挑戰。國安法的實施,以及對政治參與的限制,使得香港的自由空間受到壓縮。在這種背景下,法官的獨立性受到了嚴峻的考驗。儘管香港的法官仍然在努力維護法治的尊嚴,但他們需要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未來,香港的法治將如何發展,仍然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問題。重要的是,香港社會需要保持警惕,堅守法治的原則,維護香港的自由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