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期間,掃墓祭祖是重要的傳統習俗。然而,伴隨而來的山火風險亦不容忽視。近年來,香港消防處與民安隊高度重視清明節及重陽節期間的山火應變工作,透過跨部門合作、加強巡邏、以及宣傳教育等措施,力求將山火風險降至最低。本文將深入探討香港消防處與民安隊在清明節期間的山火預防工作,分析其具體措施、優勢,並展望未來發展方向。
香港地處亞熱帶氣候,植被茂盛,乾燥的季節容易發生山火。清明節期間,市民掃墓時燃燒香燭、冥鏹等祭品,若未妥善處理火種,極易引發山火。根據過往紀錄,清明節及重陽節是香港山火發生的高峰期。為有效應對潛在的山火風險,消防處每年都會在清明節期間採取一系列應變措施。
首先,消防處會設立指揮室,加強人手部署,並在掃墓熱點地區增派消防員候命。近年來,消防處更積極運用科技手段,例如無人機空中巡邏,以擴大監控範圍,及時發現火情。無人機配備高解像度攝像頭和熱感應設備,即使在視線不佳的情況下,也能準確偵測到火源。此外,消防處還會透過廣播等方式,向市民宣傳防火信息,提醒市民注意用火安全。
其次,消防處與民安隊的合作至關重要。兩部門組成專門的巡邏小隊,聯袂在掃墓熱點附近巡邏,加強防火宣傳,並協助市民妥善處理火種。根據報導,消防處今年將與民安隊組成8支專門巡邏小隊,每隊約20人,由消防隊長領導,分組輪流在不同的掃墓地點巡邏。這些巡邏小隊不僅可以及時發現和撲滅零星火源,還能向市民提供防火建議,提高市民的防火意識。值得一提的是,巡邏小隊通常選址在距離車路較近的地點,以便迅速應對突發山火。
除了加強巡邏和宣傳,漁護署、香港警務處等部門也積極參與山火預防工作。漁護署會聯同消防處、香港警務處和民眾安全服務隊人員,在多個山火黑點附近巡邏及派發防火宣傳單張,提醒市民注意防火安全。消防處亦會提醒市民遵從防火三招,包括香燭冥鏹要放在鐵桶內燃燒,勿用火燒紙錢等。
展望未來,香港的山火預防工作仍有提升空間。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加強科技應用,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歷史山火數據,預測高風險地區,以便更精準地部署消防資源。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市民的防火教育,提高市民的防火意識和自救能力。此外,還可以考慮引入更先進的滅火設備和技術,提高滅火效率。
總而言之,清明節期間的山火預防工作是一項複雜而重要的任務。香港消防處與民安隊通過跨部門合作、加強巡邏、以及宣傳教育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山火風險。然而,面對日益複雜的環境和不斷變化的挑戰,我們仍需不斷完善山火預防機制,提升應變能力,確保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讓傳統習俗得以安全、順利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