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發生的多起行山意外,再次敲響了郊外活動安全的警鐘。從紅花嶺郊遊徑的暈眩昏迷,到愉景灣老虎頭郊遊徑的單車手昏迷,再到大嶼山象山及大帽山的行山者突發昏迷,這些事件都突顯了行山活動中潛在的風險,以及緊急救援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多起案件都動用了政府飛行服務隊的直升機進行救援,並將傷者迅速送往醫院搶救,但仍有不幸的案例未能挽回生命。
香港地勢多山,郊遊徑縱橫交錯,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客前來親近大自然。然而,行山活動並非毫無風險。根據歷年山難意外事件簿的記錄,行山者可能因天氣變化、地形複雜、個人體力不支等因素而發生意外。尤其是在炎熱或寒冷的天氣下,容易出現中暑、脫水或失溫等情況,導致頭暈、噁心甚至昏迷。此外,郊遊徑上偶爾會有落石、泥濘等危險,增加了行山者的受傷風險。紅花嶺郊遊徑及愉景灣郊遊徑便是熱門的行山路線,但同時也需要行山者做好充分的準備,注意安全。
近年來,香港的行山意外事件時有發生,其中不乏需要動用直升機救援的個案。例如,2023年3月,一名六旬漢在大嶼山象山遠足時暈倒昏迷,最終不治;同年3月,大帽山也發生了類似事件,一名行山男子突發昏迷,雖經直升機送院搶救,仍告不治。2020年2月,一名中年漢在大埔行山時昏迷,同樣在直升機送院後不治。這些案例都顯示,即使在獲得及時的救援下,行山者仍可能因身體狀況或延誤就醫而危及生命。政府飛行服務隊的直升機救援在許多緊急情況下發揮了關鍵作用,但其救援能力也受到天氣、地形等因素的限制。
除了行山者自身的準備不足外,部分意外事件也與環境因素有關。例如,沙頭角發生的私家車衝撞天后宮牌坊事件,雖然與行山無直接關聯,但同樣需要消防蛙人及水警的救援,並將傷者送往醫院檢查。這些事件提醒我們,在進行任何戶外活動時,都應充分評估風險,做好應急準備。行山者應事先了解路線的地形、天氣狀況,攜帶足夠的食物、水和急救用品,並告知家人或朋友自己的行山計劃。同時,應量力而行,避免挑戰超出自己體力範圍的路線。如果感到不適,應立即停止行山,並尋求協助。
總而言之,行山是一項健康的戶外活動,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風險。近年來發生的多起行山意外事件,提醒我們必須重視郊外活動的安全。除了行山者自身的準備外,政府和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對郊遊徑的維護和管理,提供更完善的緊急救援服務。透過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降低行山意外的發生率,讓更多人能夠安全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