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對全球進口商品實施「對等關稅」,此舉不僅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更凸顯了其貿易政策的獨特性與爭議性。特朗普此舉的背後,是其對長期以來美國貿易逆差的不滿,以及試圖以此手段迫使其他國家改變貿易政策的意圖。然而,此項政策的合法性、可行性以及可能帶來的影響,都備受質疑。
特朗普此次推動關稅政策,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援引了1962年的《貿易擴張法案》(Trade Expansion Act of 1962)。這項法案賦予了總統在緊急情況下,迅速採取貿易措施的權力,包括加征關稅,而無需經過國會的充分審議和批准。根據香港01的報導,特朗普在簽署行政命令前,甚至展示了數據表,宣稱各國對美國徵收的關稅稅率,例如聲稱中國對美國徵收高達67%的關稅。然而,這些數據的真實性受到了美媒的質疑,也引發了對於特朗普政府資訊透明度的討論。今日悉尼指出,該法案的關鍵在於,它允許總統在未經公開聽證會的情況下,迅速推出涉及美國貿易的措施。
然而,國會並非完全無力阻止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美國的憲法權力分立制度,賦予了國會對總統權力的制衡。國會可以通過立法來限制總統的關稅權力,或者通過預算審批來阻止關稅政策的實施。近期,美國國會就曾通過法案,試圖取消特朗普政府對鋼鐵和鋁材徵收的關稅,儘管最終未能完全阻止,但顯示了國會的制衡意願。值得注意的是,香港01的報導也提到,特朗普的貿易戰已經導致共和黨內部分裂,甚至有四位黨友倒戈通過法案,試圖阻止關稅政策的實施。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僅影響美國自身,也對全球貿易體系產生深遠影響。Yahoo財經指出,特朗普於本港時間4月4日凌晨4時,在白宮玫瑰園公布了對等關稅的細節,並即時生效。此舉意味著,所有對美國不公平的國家都將面臨關稅。這種單邊主義的貿易政策,可能引發貿易保護主義浪潮,導致全球貿易摩擦加劇。此外,特朗普還威脅要對購買委內瑞拉石油的國家徵收25%的關稅,這將進一步加劇國際政治和經濟的不確定性。BBC的報導也指出,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暗示,可能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顯示其貿易政策的極端性。維基百科關於中美貿易戰的條目也詳細記錄了特朗普政府不斷加徵關稅的過程,以及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
總而言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其「美國優先」貿易理念的體現,旨在減少貿易逆差,保護美國產業。然而,這種單邊主義的貿易政策,不僅可能引發貿易戰,損害全球貿易體系,也可能對美國自身經濟造成負面影響。美國國會雖然擁有制衡總統權力的機制,但能否有效阻止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仍存在不確定性。未來,全球貿易局勢將繼續受到特朗普政府貿易政策的深刻影響,各國需要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