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推動氣候變化應對 設立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學成立「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應對氣候變遷的戰略部署

在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嚴峻的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對全球經濟和社會安全構成重大威脅。為了積極應對這些挑戰,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於2025年4月2日宣布成立「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RICRI),旨在透過跨院校、跨學科的研究平台,促進「政、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成為國際領先的研發機構,為城市及鄉郊地區提供具韌性和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案。該研究院的成立,得益於潘樂陶慈善基金的慷慨捐助,體現了香港在應對氣候變遷上的決心和行動力。

聚焦氣候變遷,打造韌性城市

「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的成立,不僅是香港理工大學在科研領域的一項重要舉措,更代表著香港在應對全球氣候變遷挑戰上的積極姿態。研究院將專注於全球氣候變化,提供具韌性和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案,有效緩解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具體而言,研究院將關注以下幾個關鍵領域:

  • 韌性基礎設施建設: 研究院將致力於開發和應用創新材料、技術和設計,以提升基礎設施的韌性,使其能夠更好地抵禦極端天氣事件的衝擊。例如,開發具有更高強度和耐久性的混凝土材料,以應對海平面上升和風暴潮的威脅。
  • 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 研究院將推動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的應用,例如,推動綠色建築、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水資源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創新,以減少城市對環境的影響,實現可持續發展。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郭海教授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合作,開展一項研究,揭示藍綠灰基建緩解城市熱島成效,倡議九階段框架,可見理大在可持續發展上的努力。
  • 跨學科合作平台: 研究院將建立跨學科的合作平台,匯聚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研究氣候變遷對城市和鄉郊地區的影響,並提出綜合性的解決方案。這種跨學科的合作模式,有助於打破學科壁壘,促進知識的交流和融合,從而產生更具創新性和實用性的研究成果。
  • 技術落地鄉村: 優先考慮氣候災害下的“弱勢區”,促進理大技術落地鄉村,為鄉村地區提供更具韌性的基礎設施和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強調「政、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這意味著研究院不僅僅關注學術研究,更重視研究成果的實際應用和產業轉化。透過與政府部門、企業和社會組織的緊密合作,研究院將能夠更好地了解社會需求,開發出更符合實際需要的解決方案,並將這些方案推廣應用到實際工程建設中,從而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

此外,研究院還將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世界各地的科研機構和專家學者交流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透過國際合作,研究院可以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和技術,提升自身的研究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面對未來,積極應對

「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的成立,是香港理工大學在應對氣候變遷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香港為建設更具韌性和可持續性的未來所做出的積極努力。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挑戰,我們需要更多像「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這樣的科研機構,為我們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持。

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透過政府、學術界、產業界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夠戰勝氣候變遷的挑戰,建設一個更加美好、更加可持續的未來。同時,我們也期待「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能夠在應對氣候變遷的道路上不斷創新,為香港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