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後的六月養生注意 避開三大地雷食物

今年清明超特別:閏六月與飲食宜忌

清明節是華人文化中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不僅是慎終追遠、緬懷祖先的日子,也代表著春季的正式到來。然而,今年的清明節卻因為農曆閏六月的特殊情況,在傳統習俗與養生方面顯得格外不同。適逢閏六月,意味著夏季將會拉長,氣候的變化對於飲食和健康都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了解清明節期間的飲食宜忌,以及如何順應時節養生,對於維持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清明飲食地雷與健康隱憂

中醫師提醒,由於今年適逢閏六月,夏季時間較長,清明節期間的飲食若不注意,可能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以下列出幾項應盡量避免的飲食地雷:

  • 冰品:清明時節,天氣漸暖,許多人喜歡食用冰品來消暑。然而,冰冷的食物容易損傷脾胃功能,導致消化不良、腹瀉等問題。特別是對於體質虛寒的人來說,更應該避免食用過多的冰品,以免加重體內寒氣,引發各種不適。
  • 油膩食物:祭拜祖先的供品中,常有豐富的肉類和油炸食物。這些食物雖然美味,但過於油膩,容易增加腸胃負擔,導致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問題。此外,高油脂食物也容易引起體內濕熱,進而引發皮膚問題、疲勞等症狀。
  • 隔夜菜:清明掃墓祭祖後,常會有大量的剩菜。為了避免浪費,許多人會將剩菜放入冰箱保存,隔天再食用。然而,隔夜菜容易滋生細菌,產生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長期食用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建議盡量避免食用隔夜菜,若要食用,務必充分加熱。
  • 把握清明轉骨好時機

    除了飲食方面需要注意,清明節也是孩子們轉骨的重要時機。中醫師指出,現代兒童普遍存在瘦小卻性早熟的問題,這與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清明節前後,氣候宜人,適宜進行轉骨調理,幫助孩子們調整體質,促進生長發育。

    轉骨調理並非單純地補充營養,更重要的是調整孩子的脾胃功能,使其能夠更好地吸收營養。中醫師會根據孩子的體質,開立不同的藥方,並搭配適當的飲食建議,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此外,充足的睡眠和適當的運動也是轉骨的重要因素。

    順應時節的養生之道

    面對閏六月帶來的氣候變化,我們應該如何順應時節,做好養生保健呢?以下提供幾點建議:

  • 滋陰養肝:夏季陽氣旺盛,容易耗損體內陰液,因此飲食上應以滋陰養肝為主。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滋陰功效的食物,如百合、蓮子、銀耳、枸杞等。此外,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有助於養護肝臟。
  • 健脾祛濕:夏季濕氣重,容易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祛濕功效的食物,如薏仁、紅豆、山藥、茯苓等。此外,避免食用生冷、油膩的食物,也有助於保護脾胃。
  • 適度運動: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氣血循環,增強身體抵抗力。然而,夏季運動不宜過於激烈,以免耗損體力。可以選擇一些較為緩和的運動方式,如散步、太極拳、瑜伽等。
  • 清明節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提醒我們關注飲食健康和養生保健。在今年這個特殊的閏六月,更應該注意飲食宜忌,順應時節,調整生活方式,才能保持身體健康,迎接美好的夏天。通過注意飲食,把握轉骨時機,並順應時節養生,我們不僅能夠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也能夠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