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童電子屏幕使用時間上升趨勢:衛生署的關注與對策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電子產品已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香港學童過度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現象日益嚴重,引起了衛生署的高度關注。本文將深入探討香港學童電子屏幕使用時間的上升趨勢,分析其潛在影響,並探討衛生署及社會各界所採取的應對措施,旨在提高社會對此問題的認識,共同守護學童的健康。
電子屏幕使用現狀:不容忽視的上升趨勢
近年來,香港學童每日使用電子屏幕的時間呈現明顯上升趨勢。根據衛生署的調查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學童花費大量時間在電子屏幕產品上,無論是作為娛樂用途還是學習工具,都已經遠遠超出建議的健康範圍。具體數據顯示,小學生中超過43%的人每天花兩個小時或以上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作娛樂用途,這一比例相較於疫情前有所上升。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學生的比例更高,超過八成。這種長時間的屏幕使用習慣,不僅對學童的視力健康構成威脅,還可能對其身心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電子屏幕使用的潛在影響:多方面的健康風險
過度使用電子屏幕對學童的健康有多方面的潛在影響。首先,長時間近距離觀看屏幕容易導致視力問題,如近視、乾眼症等。根據香港01的報導,疫情後小一生佩戴眼鏡的比例上升至15%,這與學童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有著密切的關係。其次,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可能導致學童缺乏運動,增加肥胖的風險。此外,過度沉迷於電子遊戲或社交媒體可能導致學童出現情緒問題,如焦慮、抑鬱等,甚至可能遭受網絡欺凌。am730報導指出,有3%的學生曾受到網上欺凌,這也與學童長時間在網絡世界活動有關。最後,過度使用電子屏幕還可能影響學童的學業表現,分散注意力,降低學習效率。
衛生署的對策與建議:全方位的健康促進
面對學童電子屏幕使用時間上升的趨勢,衛生署積極採取多項措施,旨在保護學童的健康。首先,衛生署加強了全校園健康計劃的推廣力度,呼籲學校和家庭共同合作,營造健康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衛生署建議限制6至12歲的兒童每天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作娛樂用途的時間少於兩小時。此外,衛生署還提倡20-20-20護眼法則,即每使用電子屏幕20分鐘,遠望20呎外的景物20秒,以舒緩眼睛疲勞。同時,衛生署也建議使用合適的照明,減低屏幕的光度,保持適當的觀看距離和姿勢。此外,衛生署還積極推廣健康飲食和適量運動,鼓勵學童多吃蔬果,參與戶外活動,以促進身心健康。
學童過度使用電子屏幕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需要家庭、學校、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除了衛生署的努力外,家長也應該以身作則,控制自己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並為孩子設定合理的屏幕使用規則。學校可以加強資訊科技教育,教導學生如何健康、安全地使用電子產品。此外,社會各界也可以開發更多有益身心的活動,吸引學童參與,減少他們對電子屏幕的依賴。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應對學童電子屏幕使用時間上升的挑戰,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