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改革:高拔陞呼吁勇氣面對改變

香港公立醫院收費改革:高拔陞強調改革決心,拒絕坐以待斃

香港公立醫院系統長期面臨著資源緊張和服務需求不斷增長的雙重壓力。為應對這些挑戰,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正積極推動公營醫療收費改革。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強調,改革過程中必須拿出勇氣,拒絕坐以待斃,並一鼓作氣落實有效措施,以確保公營醫療系統的可持續發展。這場改革不僅僅是簡單地檢討收費和資助比例,更是一場全面的醫療改革,旨在提升效率、優化資源分配,並確保真正有需要的市民能夠獲得及時的醫療服務。

改革的必要性與目標

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一直以低收費著稱,但長期以來,低廉的收費也被認為導致了資源的浪費。高拔陞指出,現時公立醫院的收費,例如門診僅需支付15元,就能取得長期的藥物,這種情況並不合理。同時,急症室服務也面臨著濫用問題,大量非緊急個案佔用了寶貴的醫療資源。

因此,此次改革的核心目標是:

  • 優化資源分配: 通過調整收費結構,減少非緊急服務的需求,將更多資源投入到緊急和重症患者的治療上。
  • 提升服務效率: 透過更合理的收費機制,引導市民更合理地使用醫療資源,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浪費,提高整體服務效率。
  • 確保可持續發展: 改革並非為了減少政府對公營醫療服務的承擔,而是為了確保公營醫療系統在長期能夠持續運作,為市民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改革的具體措施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醫管局正在研究和推行一系列具體的改革措施:

急症室收費調整與分流機制

目前,急症室收費是改革的重點之一。醫管局正考慮調整急症室收費,並研究針對分流後不看醫生的病人收取分流費。此外,當局也在研究將退款機制恆常化,以鼓勵非緊急病人選擇其他醫療途徑。高拔陞提到,目前急症室中非緊急個案佔到六成,改革旨在減少這類個案,讓急症室能夠更有效地處理真正的緊急情況。有消息指出,急症室收費可能會調整至最高400元。

共付額制度的探討

醫管局也在探討引入共付額制度,讓市民在使用公營醫療服務時,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費用。這種制度的目的在於提高市民的責任感,避免濫用醫療資源。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認為,400元的共付額是合理的,這有助於急症室更能處理真正緊急的情況。

釐清急症室功能

改革的另一個重要方向是釐清急症室的功能,將非緊急病人分流到其他更合適的醫療機構,例如普通科門診或私家醫生。這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分流機制,並加強公眾教育,讓市民了解不同醫療機構的功能和適用情況。

面對的挑戰與展望

公立醫院收費改革無疑是一項複雜而敏感的工程。在推行過程中,醫管局需要面對來自社會各界的聲音,包括市民的擔憂、醫療界的意見,以及政治層面的考量。

高拔陞強調,改革需要勇氣,不能坐以待斃。醫管局必須堅定改革的決心,並通過有效的溝通和宣傳,讓市民了解改革的必要性和好處。同時,醫管局也需要關注弱勢群體的利益,確保他們不會因為收費調整而無法獲得及時的醫療服務。

總而言之,香港公立醫院收費改革是一項重要的戰略舉措,關乎香港醫療系統的未來發展。通過優化資源分配、提升服務效率和確保可持續發展,這場改革有望為香港市民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醫療服務。面對挑戰,醫管局需要拿出勇氣和決心,一鼓作氣地推動改革,為香港的醫療事業開創新的局面。